【記者梁美寶報道】香港教育學院正爭取大學之名,校長張炳良認為,教院目前與其他大學升格時水平相若,希望政府盡快冠以大學之名,還教院一個公道;又指有部份教院學生會因沒有大學生之名「唔開心、有自卑感」。不過,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他表示,不會就正名之事直接游說特首曾蔭權或行會成員,因不想以政治壓力影響學術界。
張炳良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在他心目中教院現時已是大學級數,例如它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在教學和評審標準上,與其他大學相同;教院校長有份參加大學校長會。不過,名份始終要取回,這對師生來說都十分重要,「有部份同學真係會因為無大學個名,會唔開心、有自卑感覺;有同學會話,樹仁都有啦……。」
不想用政治壓學界
他認為,教院目前的水平,與九十年代的城大、理大、嶺大升格為大學時水平相若,其中有85%教員取得博士學位,無理由不獲政府給予大學之名,認為正名是還教院一個公道。但身兼行會成員的他說,不會就正名之事,直接游說曾蔭權或行會成員,希望教資會以學術評審角度決定,而非由政治壓力影響決定。教院在去年9月已提交申請正名的報告,並與教資會保持溝通,政府幾個月前曾再到教院評估其發展方向及實力,預料還有一、兩個月便有決定,他說主觀上希望正名「越快越好」。
張炳良說,教院希望吸引優秀學生入讀,但教育行業吸引力較遜,各大學的教院均面對同樣問題,學生入學成績普遍不高。未來希望吸引更多成績較好的學生入讀,同時今年會舉辦教育年,整年推廣教育及介紹教院活動,希望社會摒棄對教院的成見。
他認為教院未來應該培育出能因應社會轉變的畢業生,他們需要走出象牙塔,有廣闊知識,不能是一位教師匠,「佢哋唔會係一個只懂教授知識嘅工具,好似讀教育嘅同學佢哋都要識心理學或者其他科目」,未來會與其他院校更多合作,及開辦更多雙學位課程,令學生修讀不同科目。
特稿
入了行會 缺席六四集會
曾是匯點創辦人及民主黨前副主席的張炳良指出,自己無忘六四,有一年獲邀請出席香港電台節目,他即場點了一首「血染的風采」,紀念那傷痛,以往每年均會出席六四的燭光集會;不過,當了行會成員後,他再沒有出席這些活動,每年在家中靜思這段歷史。
避提「平反」兩字
對於平反六四與否,他表現謹慎,甚至口中也不願說「平反」兩字,他說:「『平反』兩個字好共產黨喎,但六四要動用軍警去處理,對整個國家好震撼,係好重大嘅歷史教訓,始終需要治療呢個傷口,作為民族和解,歷史係不能逃避。」
記者提及環境局副局長潘潔被指是其紅顏知己,張炳良即滿臉通紅,笑指與她相識多年,但從沒有聽過兩人的緋聞;至於如何相識、對她印象等,他腼腆地說:「細節唔講;以前經常有聯絡,但佢升咗副局,我做咗校長後,大家太忙,冇乜機會聯絡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