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食環署標準,人體每公斤體重的三聚氰胺攝取量上限為0.63毫克,一名兩歲兒童日飲兩杯含9.9ppm三聚氰胺的伊利高鈣低脂奶類飲品,便已超標。專家建議擔憂的家長讓子女暫時轉飲外國品牌牛奶。
本報記者發現,兩大超市連日來陸續收起所有伊利牛奶,昨亦已收起所有蒙牛牛奶,惟將軍澳寶琳邨的OK便利店仍發現有蒙牛早餐奶發售。市民劉太說,自從內地蒙牛飲品發現含毒,已信心全失,認為外國製造的奶粉品質較有保證,「其他大陸牌子都唔會買,覺得內地任何貨品都係污糟。」
林太則一向購買外國奶粉給兩歲的女兒飲用,平時亦不會購買內地任何食品,「BB就更加唔會畀佢飲(內地牛奶),大人身體就話頂得順,BB就一定唔得。」
建議暫時轉飲外國奶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恩強表示,近日接獲私家醫生查詢,表示有多個家長帶子女求醫,表示長期飲用內地品牌牛奶,擔心患上腎石。他建議擔憂的家長讓子女暫時轉飲外國品牌牛奶,直至事件明朗化為止。
中大生化系副教授陳竟明促請港府立法「零容忍」食物含三聚氰胺,長遠必須提高特定食品的標籤要求,包括規定嬰兒食品包裝必須清晰列明產地及原材料來源,「原產地又唔等於原材料來源,𠵱家標籤好模糊,市民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