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二十六)<br>理財第一波:揀基金四個指標(上) - 李兆波

投資(二十六)
理財第一波:揀基金四個指標(上) - 李兆波

常常看見基金單張內有不同指標,讀者在購買前應先作比較才下決定,今天先談兩個指標,下星期再談另外兩個。
標準差是統計學用以量度回報波動的工具,又叫波幅,例如一隻基金3年的年回報都是10%,其波幅是0,因為回報沒有變化,一隻回報大上落的基金,其波幅會比另一隻只小上落的為大,如果兩隻基金有同樣的年回報,投資者應選波幅較小的一隻。標準差有不同的計算時期,比較時應以同一時段去比較,例如1年或3年。

量度波幅及系統風險

另一個是β,又叫啤打系數,是量度系統風險的工具,即是範圍較廣又不能以分散投資去減少的風險,股票、物業、基金都有β,但很難在報章上找到,因為β本身較深奧,可以說標準差是量度總風險,而β是量度系統風險的指標,至於餘下的非系統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投資減少。
β是一個參考指標,用以衡量投資產品的系統風險,與大市系統風險的關係。參考對象通常是大市指數,例如恒生指數或是MSCI指數。β大於1,表示有關投資產品的系統風險高於市場,無論是上升或是下跌時,其幅度皆高於大市;β小於1則相反,即投資產品的上升幅度與下跌幅度皆低於大市。
以富達亞太股息增長基金為例,其單張上顯示β是0.56,即其系統風險低於大市。另一隻美國基金,β是1.01,即大約與大市同步。它是以標準普爾500指數為基準,如果閣下風險承受力較低,宜選波幅(標準差)與β較小的基金。又有富達新興歐非中東基金,它沒有顯示β,因為其成立時間(2007年11月)較短,在統計學上,如果時間短,其波幅及β的參考性不大,不過單張上並沒有交代。
任何投資工具都有其利弊,要作多方分析,選取合適的產品達到自己的財務目標,風險管理亦重要,例如不應向單一公司及單一代理,購買比重高的基金,萬一該公司出事,也不致全盤損失。

雙贏投資才可持續

今次的金融海嘯如何發展尚是未知之數,但以往的過度進取、過份強調利潤及銷售,缺乏客觀分析的情況要反思。銷售是經濟的一個重要動力,但過度的高風險銷售,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莫大傷害,甚至影響金融系統的穩定。我常強調雙贏,雙方都有可觀的利潤,才可以持續投資。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