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現時消費除精打細算,還要物超所值;有國際拍賣行專家透露,一般港人以為國際級珠寶拍賣會只有動輒逾千萬元的珍寶,事實上有數萬元精品拍賣,價錢較珠寶行便宜達五成。成為識貨消費者尋寶地方,「分分鐘慳到錢,又可保值。」記者:翁煜雄
香港蘇富比於10月7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秋季拍賣會,拍賣逾320件首飾,總估價高達5億元。預展日期10月3日至6日。全場焦點是鮮彩黃鑽鑲鑽石項鏈,估價5,800萬至7,400萬元。
升值幅度不大
蘇富比珠寶部副主管朱燕儀表示,大多數港人誤以為國際性珠寶拍賣會,拍品全屬天價,其實場內不少珠寶首飾只是十萬元以下。今次拍賣會推介一對鑲滿總重6.35卡拉碎鑽耳環,襯托18k白金花托,估價5萬元:「戴上去真係話十幾萬都有人信。」另一套包括4.4卡碎鑽手鐲、1卡鑽石耳環等8件鑽飾,估價3.5萬元。
她解釋,拍賣會也有「平貨」,因為不少私人珍藏家,當年初學珍藏知識時購入一批「入門」首飾,但現時個人品味提升而將入門首飾割愛,當中不少質素不俗,價錢較珠寶店的便宜很多,可達五成,「但升值嘅幅度唔會好大。」
朱燕儀續稱,想購買鑽飾作投資,GIA檢證顏色為D至F級都屬升值潛力較高的白鑽石。今次拍賣會投資入門級的一對兩卡緬甸紅寶石,估價60至75萬元。她說,鑽石投資巿場平穩,由70年代至90年代按年平均有7%至8%升幅,過去5年更有大升趨勢,例如5卡的約增值20%。
周生生業務營運總監劉克斌表示,中國人傳統認為鑽飾保值,而鑽石市場甚至較黃金更穩定,是傳統投資工具。拍賣市場的多為二手鑽飾,部份或已超過十多甚至數十年,當時的設計現時未必流行。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當股票市場動盪,鑽石等市場便有機會成為現金避風塘,因回報較為穩定,不過,若希望較高回報,應選擇較罕有的鑽石,例如卡數較大或具歷史價值。
拍賣會部份入門鑽飾精品
*另付成交價25%佣金
資料來源:蘇富比
特稿
競投人須先登記身份
「新丁」到珠寶拍賣會出價競投,要懂得基本守則:蘇富比表示,競投人參與拍賣前必須先填妥登記表格。競投人可以主事人身份競投,或獲蘇富比書面同意以另一方之代表身份出價。除另有訂明,所有拍賣品均以底價出售,該價格不得高於拍賣時估計的預售底價。拍賣官可隨時決定拒絕或接受任何競投,撤回任何拍賣品、重新出售拍賣品。買家及賣家之合約於拍賣官擊槌時訂立,買家須支付買入價。買家成功投得拍賣品,需要向拍賣行付佣金,如成交價40萬元的拍賣品,便需付25%佣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