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的取捨,也有程序可言,依足程序,不評論個別事件,一般做法是先利己,然後利他,利己而後能利他,正如愛,先學會自愛才懂得怎樣去愛人。
如今有個別事件:個別的兩位人士,沒有依足程序,為了利他而捨生,依足程序,各得到三百多萬的撫卹金,以及英勇勳章兩枚,並按例安葬浩園。
這兩名不依人生取捨程序的消防員,家人可獲分配居屋,依程序,得遷離政府公務員宿舍。按節哀順變的程序,未亡人或要到兩鬢斑白,都可認得那故居牆上,曾有過幾道油漆剝落一如人臉的疤痕。沒有資格成為香港縮影當火炬手的兩位「儍仔」,其家人大概更無權利去更改程序,選擇逗留在故居中懷念往後的中秋月圓吧。
但既然,消防設備可以不依足程序更新完備,同一條街發生過死傷更多的火災慘劇,屋宇署並沒有依程序加快加強嚴查舊樓的安全情況,做事有規有矩的官僚體系,可否破例容許已故公務員的家屬,保留個人回憶的佈景?依程序已不用有遐想原貌再現的天星已逝,很多人的集體回憶已失去道具。
兩位有違香港人給人唯利是圖印象的異類,不依審核程序的話,值得紀念回憶的價值,並不比天星鐘樓低。碼頭鐘聲,敲響很多人的生活片段,捨生者的事跡,其親友同事的哭聲,卻如暮鼓晨鐘,敲醒我們何謂人間活菩薩,依成佛程序,每個人能做到二人一成,香港終將變得更漂亮,這個無形相的鐘樓,倘能依程序報時,我們也許會把一元化的價值觀重新排列一個程序。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