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神話 - 陶傑

CEO神話 - 陶傑

金融風暴,銀行破產,年薪千萬加花紅的CEO神話,也跟着爆滅了。
紐約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CEO都像男明星,平均六呎高,一座辦公室有三千呎,有一個法國品紅的酒櫃,一盒古巴雪茄藏品,牆上有一幅他本人收購回來的畢加索,一幅馬諦斯,一張大班真皮沙發,值美金逾萬,最後,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幅他全家福去年在阿爾卑斯山滑雪的照片。
英國的HBOS,跟着雷曼兄弟宣告破產,由萊斯銀行吞併。HBOS的行政總裁,名叫翰比,只有三十八歲,牛津畢業,有金融城金童子之稱。
他一坐進CEO的辦公室,就發表了滿盤的擴張大計。所謂「發展」,在無數次PowerPoint加紅外線燈的會議之間,無非就是拼命向外批貸款。
當銀行的傳統智慧要求:借貸要審慎,要嚴查顧客的還款能力和資產,新進的CEO,滿腹哈佛MBA的經綸理論,左引用畢菲特的金句,右拋出微軟的案例,他認為世界進入電子IT時代,舊的一套不但保守,而且妨礙着文明的進步。
這位HBOS的大明星,思想沒有框框,辦事進取,很快就向其他銀行借資金──也就是說,HBOS用光了自己客戶的存款,還向其他同業移山填海調資金,翰比的豪氣,贏來「金融巨星」的美譽。
相反,萊斯銀行那一位,名叫丹尼士。多年來,他取態低調,抓緊銀根,絕不隨便鬆貸。顧客上門,說要買房子,他問長問短。丹尼士五十七歲,行將退休,在倫敦金融界,他是背後被耻笑的對象:缺乏魅力、不擅交際、言詞木訥,前怕狼後怕鬼,是一個悶蛋。
然而這一次,卻是丹尼士主政的萊斯銀行吞併了翰比的HBOS。保守而沉悶的老銀行家勝利了,年輕而富有活力的金融巨星成為股災翻車的犧牲品。這個世界很現實,這幾天丹尼士成為倫敦金融城的真英雄,在泰晤士河邊中午的陽光下,本來不可一世的優皮一族,在酒吧午膳,一塊三文治,一杯啤酒,都說丹尼士才是最終的贏家。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MBA課程和畢菲特的理論,似乎都比不上龜兔賽跑這個古老的兒童故事的教訓。那位豪囂而驕奢的精英,曾幾何時,是金融的才俊,二十一世紀是屬於他的,今天他成為一堆骸骨。一隻烏龜緩緩在骸骨前爬過去,空山夕陽,烏龜畢竟是地球上生存最古遠的一種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