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交易員 蝕億元造假賬<br>銀行報警拘港版「法興小子」

東亞交易員 蝕億元造假賬
銀行報警拘港版「法興小子」

【本報訊】以資產值計本港第五大銀行東亞銀行,昨日爆出迷你版「法興神奇小子」交易欺詐案。該行一名年約29歲姓翟、從事股本衍生工具的交易員,被揭發懷疑造假賬目,隱瞞交易虧損,商業罪案調查科已接手調查。金管局強調,事件與近日金融市場波動無關。是次乃本港首次出現因操控交易,導致上市銀行要重新修訂已公佈業績的個案。
記者 劉美儀

有關操控交易在今年上半年進行,其間東亞應錄得9,300萬元累積交易虧損,並須在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反映,但因該交易員在未經授權下,隱瞞交易損失,反而虛報交易獲利3,800萬元,並將其計入中期業績內。
警方證實已收到有關報案,商罪科正跟進案件,警方昨正式拘捕一名29歲翟姓東亞銀行男職員,懷疑他涉嫌造假賬,並將他通宵扣查問話。《盜竊罪條例》第19條「偽造帳目」列明,任何人不誠實地毀壞、污損、隱藏或揑改任何賬目,或使用虛假賬目即屬犯罪,定罪後最高可處判監10年。
據悉,東亞在數周前的內部監控評估中,揭發懷疑欺詐交易,並委聘該行獨立核數師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就事件進行調查,並於昨日報警。消息指出,該名洋名Gary並已暫停職務的交易員,是東亞銀行結構投資產品部旗下一名小組主管,有關業務隸屬該行財富管理業務部。
消息稱,這位港版「神奇小子」被揭露懷疑造假賬的股本衍生工具交易,主要為與港股掛鈎的投資,並無涉及近期破產的美國雷曼兄弟,或財困的美國國際集團的結構投資工具。該名交易員「死因」亦非承擔超出授信額度的風險交易量,而是擅改賬目,將累計交易損失隱藏。

事件已通知金管局

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昨日接受電子傳媒查詢時表示,已將事件分別通知了金管局及港交所,並已報警交由商罪科跟進。金管局表示,已要求銀行核數師就有關事件進行檢討,提供改善措施以防同類事件再發生。
東亞昨日在公佈中指出,經重列業績後,今年上半年度該行交易虧損淨額,由原來已公佈損失8,200萬元,增多至虧損2.13億元,此舉令該行純利由之前公佈的8.94億元,減少1.09億元至7.85億元;換言之,該行中期盈利跌幅由52.4%擴大至58.2%。
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已即時將東亞的「A-」長期信貸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事件令標普對東亞營運風險管理的程度存疑。東亞昨日下午開市前停牌,該行申請今早復牌。
今年1月,法國第二大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旗下一名巴黎總部的期貨交易員違規,擅自動用公司資金秘密狂炒歐洲股市期指,卻因眼光失準而炒燶,連累法興虧蝕49億歐元(約562億港元)。

東亞銀行爆出交易員涉欺詐案,主席李國寶(圖)證實已報警處理事件。
資料圖片

特稿
反映財務監控嚴重不足

網上財經評論員DavidWebb接受查詢時說,一般銀行所持有的股本衍生工具價值,會委任獨立審核部門計算,而不是由前線櫃台人員兼任處理。東亞銀行有交易員,在未經授權操控衍生工具交易一事,已反映該行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嚴重不足。

本港10年未發現

他認為,東亞既已委任畢馬威會計師行,即時作出徹底調查,應早日提交徹查報告,未完成前東亞的正股及其他相關衍生產品應該繼續停牌,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同,東亞早前已為結構投資工具(SIV)作撥備,現時又揭發旗下交易員進行未經授權的違規交易,該行的企業管治水平實有待改善,因過去10年本港銀行業似未有發生類似的違規事件。
他強調,本港銀行業監控條例已相當嚴格,而東亞一事是否有人利用內部規管漏洞犯罪,目前仍有待商榷。
本報記者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認為事件是否反映東亞監管出現漏洞?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