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書店出版了一套現代中國的概念叢書,我覺得是不錯的意念。雖說內容是輯錄了內地媒體的專題文章或專欄,但不是媒體流程裏的急就章,鋪排起來可看見近代中國城市與潮流生活圖像。
也聽到有人提出意見,說本地出版社應該出版更多關注本土文化的作品才是。當然本土創作十分重要,絕對要多多支持。但我仍覺得,對於現代中國,有必要更多認知更多了解。這類叢書,有其重要意義。但願不要因本土主義高度澎湃張揚,而忽略了觀看外界事物的需要。
前陣子和兩個北上工作的朋友聊起,說懷疑香港新一代對中國問題興趣缺缺。對於神州,北上打工的大多數,僅把那裏當作工作或生活場所,對中國事務或文化不是太願意投入。而在外面觀望的,就抱着獵奇心態,像發現有毒奶粉一樣察看中國各種驚奇。愈是異於香港的慣常文明規則,愈是引起好奇與不適。
朋友說,也許十年後再回望今天討論的北上課題,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是的,任何在當下難解難分的矛盾,在未來可能不經意瓦解,回望過去只看得見當時的肉緊與倉皇,而不是那些論題與論點。像現在看回歸前後的事情,都記不清那些彷彿世界末日的消極情緒,總之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有風有雨也有晴。
但當下的煩憂與當下的關切,還是相當必要的指標。沒有這些入心入肺,哪有以後的無關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