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說家長替BB買豪華英語教材,費用比念一個碩士還貴。作這樣投資的家長,不會送孩子去自然學校,名校肯定是這些「碩士」的歸宿。但名校生是怎樣跟社會磨合的?元朗下高埔村一把無情火燒毀怡姐的村屋和三十條愛犬生命以後,惜狗的市民自發組成救助隊,帶同清潔物資往訪,協助怡姐清理現場和替幾頭受驚受傷的狗仔洗澡看醫生。同一時間,名校生乘着父母的七人車而至,身掛名牌相機,捂住鼻老大不情願地稍作停留。這趟outing,孩子的結論非常彰顯名校生的優質視野,五年級的喇沙仔結案陳詞式對記者說:覺得好奇妙,好平面的報紙報道原來都可以變得好立體,還可以親手去摸狗,探訪這間燒焦的屋!
離開元朗後,假如時間能夠溝亂,但願七人車會往大浪灣駛去,父母領住孩子到迎月兇案現場,在燒烤爐旁,耐心向孩子示範蜜糖樽如何活生生置人於死地的方法,讓孩子這一天的學習,更4D更通近人性。時代不同了,名校生再不可能跟華仁仔時代的曾蔭權那樣天真,趁未成年,多吃點人間煙火,將來當了D8或者副局長,少年時對爆樽有過現場理解的,是從政的大資產,到時可以用碩士英語向特區和中聯辦效忠說trymybr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