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是因為「銀行」這個行業已經變了,自從發明了「信用咭」,就是銀行泡沫化的開始。
英美的金融業會不會泡沫爆破?當然會,因為西方是福利社會,國民不喜歡儲蓄,每月賺一百元,花在喝酒上,剩下來的,年底計劃全家去旅行,老來有公積金長俸,沒有人會儲錢。
既然存款不足,銀行放貸就要謹慎。英國全國的儲蓄額只有一千六百億鎊,但銀行為企業和房地產的放貸就有二千五百億鎊。為什麼?因為本來只有傳統四大銀行:柏克萊、國家西敏治、萊斯,還有一家早已被滙豐併購了的密蘭,從戰前開始,放貸都會小心謹慎,像從前香港恒生銀行的「何伯」何善衡老先生一樣,主張一分儲蓄,就像一分耕耘,要默默等待收穫。
但銀行推出了信用咭,社會消費就掀起了電子化的大變革。民間的理財觀念不一樣了,然後其他的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基金會像一群鱷魚,紛紛游向這個池塘來覓食了。
這些新加入的獵食手,僱用MBA的青年才俊,他們改變了銀行業的生態,像從前毛澤東「畝產萬斤」的衞星田一樣,他們擅長為「遠景」吹水,從「做Deal」之中營造神話。從一張信用咭開始,他們為全世界洗腦,令閣下相信借貸是通往財富天堂的必由之路。銀行設立「個人理財」的專部,他們把負債像貓糞扒灰一樣,蓋在沙灰底下,然後令你相信這堆沙能建造出一座摩天樓。
銀行的CEO變成神話行業,搞垮了一家銀行,他們還有所謂TrackRecord──至少他們以前玩過幾場空手道,曾經暴富過,這張CV成為縱橫四海的本錢。還記得霸菱銀行的金童子李森嗎?上次金融風暴,他個人蒸發了港幣一千三百億的財帳,成為通緝犯,在新加坡被判六年牢獄。李森出獄後一星期,有五家大銀行為他獻上信用咭,現在,他是一家叫嘉威的投資銀行總經理。
自從電影《人鬼情未了》為他們刻劃了浪漫的故事:年輕英俊、與女友同居,上班時日控億金,周末放假時跟情人半裸着一起手揑着手造陶器,他們是天長地久的情聖,你都為他進貢了畢生血本。在電影中,那個由PatrickSwayze主演的銀行優皮,雖然死了,還可以變成幽靈回來,但千千萬萬散戶被他害死了,永遠沒得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