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歐洲

金融海嘯下的歐洲

西班牙 「羅賓漢」借銀行錢捐款

全球經濟環境轉差,再有「俠盜羅賓漢」出動劫富濟貧。西班牙人杜蘭(EnricDuran)近兩年向39間銀行借了50萬歐元(553萬港元),然後將所有款項捐給社會關注團體,自己則一個錢也不還。杜蘭揚言要向剝削百姓的金融機構宣戰,矛頭直指當地銀行體系。

不還債「掠他們一筆」

32歲的杜蘭,成立一個虛假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以公司名義借錢,騙取銀行信任。他起初會還債,當取得良好信貸紀錄後,再向銀行借更多錢,然後失去蹤影,令銀行無從追究。
他前天(周四)託親人好友,將印製了20萬份免費報紙《Crisis》在巴塞隆拿市內派發,講述自己劫富濟貧立場,又列出39間銀行名稱,其中一間銀行Cetelem更批了五次貸款給他。杜蘭表示:「與其讓銀行剝削我們,不如我們掠他們一筆,再將錢交給致力尋求社會公義的團體。」
杜蘭表示,銀行靠借貸擴充業務,他要痛擊這個系統,強調自己不怕入獄,但他的好友指,杜蘭已逃離西班牙。西班牙銀行界相當憤怒,指不容有人恥笑和挑戰銀行體系,而貸款給杜蘭的銀行,都指那是小數目,撇賬後對銀行的影響不大。警方未收到銀行報案,暫時未打算拘捕杜蘭。
英國《衞報》

奧地利 「社會市集」只做窮人生意

商戶開店都是想賺錢,但奧地利維也納卻有新店舖,表明只做低下階層生意,專向他們提供特平生活貨品。在商人唯利是圖、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這家店舖簡直是窮人之福。
這家被譽為「社會市集」的店舖,主要售賣食品和清潔用品,價錢格外便宜,是一般超級市場的1/3,諸如麵包等基本食物,甚至會「原則上」免費派給窮人。老闆席爾(AlexanderSchiel)表示,店內部份貨品是由私人機構捐贈,有些是將近過期,包裝或已變形和破損,但肯定仍可供人食用。
來光顧的客人都要入會,要先出示入息證明,以免有人渾水摸魚。單身人士收入不可多於800歐元(約8,830港元),夫婦總收入不可多於1,150歐元(約12,700港元),若有孩子的話,收入上限是1,250歐元(約13,800港元)。
奧地利物價飆升,麵包、奶類、肉和蛋價格比去年上升10%,令許多人要節衣縮食。席爾指出,維也納有20萬窮人,有必要照顧他們。
新華社

席爾在維也納開設「窮人商店」。互聯網

德國 銀行董事錯滙33億予雷曼

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爆煲,掀起的金融海嘯,是本周的頭版頭條新聞,但德國一間國營銀行的董事,在雷曼申請破產前數小時,竟然犯了嚴重大錯,將3億歐元(33億港元)轉賬給雷曼,令銀行無辜損失慘重。銀行即時把兩名董事停職。

弗萊舍

萊因貝格爾

即時被停職

雷曼財政不穩,不但傳遍整個金融界,連全球小散戶都知道,德國KfW發展銀行董事弗萊舍(PeterFleischer)和萊因貝格爾(DetlefLeinberger),及負責風險控制的部門主管,卻懵上心頭,仍把3億歐元轉賬到雷曼賬戶。
銀行辯稱是技術錯誤,但聯邦政府及傳媒都對事件感到憤怒,《圖片報》更在頭版頭條形容KfW是「德國最愚笨的銀行」。
KfW並非首次犯錯,早前已不智地向雷曼滙了1.86億歐元(20.8億港元)。KfW的附屬公司IKB去年投資美國次按相關產品,令銀行損失慘重,最後要KfW斥資80億歐元(895.2億港元)挽救。
美聯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