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億保育太子道西及上海街<br>花墟活化添文藝色彩

13.3億保育太子道西及上海街
花墟活化添文藝色彩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昨公佈本港歷來最大型的保育活化項目,準備耗資13.3億元保育太子道西花墟及上海街,合共20幢具有顯著文物價值的戰前騎樓建築。太子道西活化項目將保留以售賣鮮花著名的花墟特色,並在樓宇單位增設圖書室及舞蹈室等文藝設施,糅合鮮花及文藝元素成煥然一新的文藝花墟。上海街活化項目則重塑昔日中式酒樓風貌。 記者:蔡建豪

處於太子道西花墟一段的唐樓其貌不揚,殊不知卻是見證本港興旺的文化遺產。這一列建於1930年代初的四層唐樓,由一間比利時公司興建,原先為一列16幢樓宇的戰前唐樓群,流線型露台、外露樓梯及地面的騎樓支柱,為唐樓群贏得「摩登住宅」的稱號。不過,部份樓宇在戰後陸續拆掉,現存的10幢唐樓,組成市區內最大的相連戰前唐樓。
戰前唐樓的地舖,今日主要是連接花墟的鮮花店舖,市建局提出的保育活化計劃,會全力保留目前的花墟市集特色,及與地區特色相關的街舖。受活化項目影響的鮮花店舖共有七間,市建局期望現有的鮮花店舖,在活化工程竣工後,會全數留下繼續經營。為免妨礙鮮花商戶營業,現正考慮以分階段方式進行工程,並為受影響的商戶在附近安排臨時舖位。
受保育活化工程影響的花墟租戶葉太贊成市建局翻新花墟一帶的戰前唐樓,但憂慮在工程進行期間遷舖,會令生意大跌,以及日後租金飆升。市建局強調,翻新唐樓後的商舖租金,會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以鼓勵及協助鮮花商戶繼續經營。

設圖書室舞蹈室

至於現有13戶約40名的唐樓住客,市建局將提供安置,收購單位初步會作文藝發展用途,包括設置圖書室及舞蹈室等設施,目標是注入文藝氣息後,將該地段化身為一個文藝花墟。
市建局昨日已開始在兩個項目範圍,進行人口凍結調查,最快在18個月後展開收購物業程序,估計工程需時五至六年,預計約在2014年底完工。

太子道西保育項目詳情

保育範圍:太子道西190-204及210-212號
建築特點:由一間比利時公司興建,當時被稱為摩登住宅,市區現存最大相連戰前唐樓
建築年期:1930年代
業權數目:37
住戶(人數):約13戶(約40人)
活化特色:保留地面花墟商戶,樓上加入圖書室及舞蹈室等文藝設施
發展成本:7.1億元
竣工日期:2014年底

資料來源:市建局

左圖為太子道西戰前唐樓,右圖為活化後模擬圖片。

上海街保育項目詳情

保育範圍:上海街600-626號10幢戰前唐樓
建築特點:採戰前騎樓式建築,上居下舖,反映當時商業街風貌
建築年期:1920年-1926年
業權數目:36
住戶(人數):約60戶(約180人)
活化特色:加入昔日中式酒樓食肆
發展成本:6.2億元
竣工日期:2015年底

資料來源:市建局

左圖為上海街戰前唐樓,右圖為活化後模擬圖片。

瓊華酒樓風貌重現

【本報訊】旺角朗豪坊毗鄰將出現新地標,盛極一時的瓊華酒樓將會重現。市建局在朗豪坊毗鄰的一段上海街作保育活化,地段內的14幢唐樓,只會保留其中10幢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戰前唐樓,內部翻新後開設地道飲食文化為主題的舊式中式茶樓食肆。其餘四幢建於60年代的舊唐樓將會拆卸,用作興建食肆通道及消防設施。
上海街項目的10幢唐樓,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採用戰前騎樓式,上居下舖的建築,正是20年代本港商業街的寫照。經歷過80多年的時光洗禮,今日的唐樓群內部已破爛不堪,天台滿佈僭建物,部份樓宇更缺乏獨立洗手間,衞生情況欠佳,現時約有60戶合共180名住客。
活化計劃將會拆卸分隔開唐樓群的四幢60年代樓宇,用作興建升降機及走火通道等現代化設施。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正考慮在活化後的唐樓單位以地道飲食文化為主題,重塑昔日瓊華酒樓等中式茶樓食肆,期望公眾可以感受樓宇內的建築特色,避免再次出現灣仔和昌大押化身高級食肆後,市民難以分享保育活化成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