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StreetandtheinvestmentbanksaretheBoliviandruglords."
美國次按危機觸發的金融海嘯,令全球股市重挫,陷入大衰退邊緣,究竟是誰之過?有人歸咎美國「大花筒」消費文化,有的歸咎於前總統克林頓鼓勵少數族裔置業,有人更指是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低息政策所種的禍。但一間次按公司老闆比特納(RichardBitner)最近出書懺悔,將經營次按的人,跟毒販相提並論,目的只有一個:不計利害,要賺盡每一個錢,結果是害人不淺。
41歲的比特納住在達拉斯,2000年創立凱爾納按揭投資公司(KellnerMortgageInvestments),全盛期有65名員工。凱爾納主要從事中間人角色,把地產經紀替準業主申請貸款的個案,交給大型金融機構批出貸款,再將這些貸款額轉給華爾街大行,如已被收購的CountrywideFinancial,由他們將貸款證券化,出售給全球金融機構和政府。
經紀弄虛作假 騙取貸款
不過,凱爾納所處理的都是次按貸款,即借款人大多是財政狀況欠佳,大型金融機構拒絕貸款,經紀為了騙取貸款,通常隱瞞借款人的重要資料,例如刪改工資單,或將一對離婚男女說成夫妻,擁有聯名戶口;甚至誇大物業估值。比特納估計,經他們手的借款人資料,70%是弄虛作假,至少一半物業估值誇大了10%。凱爾納雖是小型次按公司,每年批出2.5億美元(19.5億港元)貸款。
急流勇退 出書揭骯髒招
為了賺錢,比特納連父母也不放過,要他們進行次按貸款,但他看不慣經紀弄假以及華爾街貪婪本色,2005年急流勇退,並寫了《一個次按經營者的懺悔》(ConfessionsofaSubprimeLender),盡爆經紀無所不用其極的推銷方法。
目前美國有250萬人面臨銀行收樓。對於自己一手促成這些人無家可歸,比特納承認責無旁貸。他將「次按業務形容為毒品交易,華爾街和投資銀行更是玻利維亞大毒梟,自己和經紀像販毒組織的中層成員,在街上兜售毒品」,而他們所恃的是:消費者都有一個強烈慾望:置業。為了促成生意,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幫這些沒能力的人上會,「整個行業失去了理性,變得瘋狂,彷彿風險並不存在」。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