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初做同類手術 刺穿大動脈<br>死因聆訊 胖漢割胃減肥失血死

醫生初做同類手術 刺穿大動脈
死因聆訊 胖漢割胃減肥失血死

【本報訊】患有糖尿病及睡眠窒息症的中年病態胖漢,去年在伊利沙伯醫院進行微創割胃減肥手術時,因導管過度伸入腹腔,刺穿大動脈及靜脈失血死亡,案件昨進行死因研訊。外科醫生戚偉強供稱因未見腸胃等器官,以為導管並未進入腹腔,難以解釋為何刺傷血管。專家證人則認為戚誤解導管入腹腔的情況。
死者為45歲男子曾超勤,任職馬房助理,身高178厘米,體重約240磅,BMI(BodyMassIndex,即身高體重指數)為39,一般人為19至23。首次進行微創袖狀胃手術(割胃手術)的伊利沙伯醫院外科醫生戚偉強昨供稱,手術前已向曾超勤解釋有關風險及手術資料。07年4月10日中午,他替曾進行手術,先以手術刀割開曾的腹部,打算將導管伸入腹腔打氣,並插入腹腔鏡割胃。由於曾的脂肪層太多,手術刀未能完全割開腹腔,於是轉用光學刺穿器,但仍未能成功插入腹腔,戚便利用一個前置鏡頭,及藏有一毫米刀片的刺穿器(Visiport)。

一小時後發現受傷處

戚偉強續稱,若然刺穿腹壁到達腹腔,鏡頭會看到腸、胃等器官。案發時戚及另兩名醫生和麻醉師一直未見這些器官,其間曾超勤突然血壓降低及脈搏減慢,初時想過曾是否心臟病發,至剖開其腹部,才見腹腔內有大量血液。由於曾肥胖,腹腔較深,較難尋找出血位置,經一小時才找到曾的大動脈及靜脈被割傷,相信由刺穿器造成。一名血管醫生替曾紮住大動脈並縫合傷口止血,其間曾的心臟停頓,經搶救後不治。
戚偉強昨承認因仍見到腹壁脂肪,未有見到腸胃等器官,以為刺穿器未到腹腔,難以就刺穿死者的大動脈作出解釋。
仁安醫院外科顧問醫生梅力文以專家身份作供,他指自己專責進行減肥手術,曾250次放水袋入胃、100次袖狀胃手術、80次束胃及50次胃繞道手術。他曾用涉案的光學刺穿器進行逾200個手術。梅醫生認為戚偉強醫生進行手術的程序合理,而發現刺穿動脈後,安排曾超勤進行縫合手術亦屬正確。梅又指出,由於刺穿器插入腹腔造成壓力,以致移開腸臟,故並非憑肉眼見到腸胃等器官,才確定導管進入腹腔,應憑感覺經驗,認為戚醫生對導管進入腹腔的情況出現誤解。聆訊未畢,押後至本月22日續審。
案件編號:CCDI283/07

特稿
涉案醫生曾到上海受訓

伊利沙伯醫院06年獲批准進行減肥手術,而外科醫生戚偉強於案發時,屬首次進行微創袖狀胃手術,涉案的光學刺穿器(Visiport)則在多年前於外國使用過,在港甚少再用,他指稱事前已向死者解釋手術的風險及資料。

不算高風險手術

外科醫生戚偉強指根據外國案例,袖狀胃手術的死亡率為0至3.2%,不算高風險手術,是次手術亦為研究中國籍人士對袖狀胃手術的成效及安全性。他於案發前三個月,往上海出席使用光學刺穿器的訓練,他曾進行逾500次腹腔鏡手術替病人切除其他器官,未曾出現死亡個案。而案發後伊利沙伯醫院已停止進行袖狀胃手術。
曾超勤的妻子楊秀娟昨指,其丈夫是病態肥胖患者,長期患有糖尿病及睡眠窒息症,曾經嘗試不同的減肥方法均無效,至去年1月到伊院接受治療,接受戚醫生建議進行割胃手術減肥。同年3月,戚向曾解釋手術的風險及資料,至4月2日曾入院進行身體檢驗,其後進行手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