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底,港股高見近32000點,不足一年間,恒指累跌42%,令大部份投資者倒輸收場。大市昨再瀉逾千點,但一眾專家相信,這並非終極一跌,後市關鍵將繫於AIG命運,經過這場金融海嘯洗禮後,經濟衰退、失業率趨升恐接踵而至,港股料將進入為期逾半年的療傷期。
參考過去數次熊市或金融危機後,港股普遍要有半年的療傷期。87年10月股災後,港股翌年2月起開始重拾升軌;而98年金融風暴後,大市亦要半年後始能恢復元氣。科網泡沫於2000年爆破,港股經歷為期3年的熊市,自高位累跌約54%。
統計自94年以來港股經歷的三次熊市,平均自高位跌52%,其中以97至98年自高位暴瀉60%最慘烈;假設由去年高位調整52%,今次恒指將跌至萬六點。
大華繼顯董事梁偉源及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同意,市場現時最關心的是AIG命運,萬一清盤,可能便是大市終極一跌的時候,不過若投資者屆時撈底,要做好捱價及長期作戰的準備。他認同若能把握低位入市,作中長線投資,散戶仍可成為最後贏家。正如股神畢菲特一句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