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兩位在公立醫院的寧養中心服務的醫生,講他們在中心的工作體驗,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令人對人生增加了新的感悟。生活,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兩位醫生年約四十多歲,都是癌症專家。他們在公立醫院,除了診症治療之外,也兼顧病人的寧養服務,因為癌症最多已知無法康復的病人。所謂寧養,其實就是「善終」的代名詞。病人對「終」有所避忌,故用「寧養」。
醫生同人接觸,大都是在一個人感到困難、亟需幫助的時刻;而在寧養中心所接觸的病人,更是他們大都已知被判了死刑的時刻。他們對死之將至,或會憤怒,或會抗拒,或整日悲嘆,情緒總不安寧,再加上疾病帶來的痛苦,可說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寧養服務包括紓緩痛苦的治療和社會及心理支援兩個主要方面。當醫生攙着病人的手時,必然是要出自愛心的、感情上的動作,否則這動作會很「核突」。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意思是:活着的意義還未弄清楚,怎麼顧得上死亡的事呢?
然而,現代社會與古代已不同了。古代人多死於急性傳染病,那時沒有先進的醫藥來減慢疾病的過程,以延長病者的生命。但現代人的死亡過程會較慢,尤其是癌症病人,被判定走向死亡之後還有相當長的時刻與病魔掙扎,而這種垂死病人的數目也比過去多得多。
因此,除了「未知生,焉知死」之外,也許可以反過來說,「未知死,焉知生」?因為人生下來,就注定會逐漸走向死亡。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就要死了,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會不同。兩位醫生講了許多這一類的活生生的故事。
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下,現在香港八間公立醫院都設立了寧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