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處理海產要小心,衞生防護中心接連兩日錄得俗稱食肉菌的創傷弧菌(圖)感染個案,繼前日一名老翁處理蟹時受傷感染後,昨日再證實有一名61歲男子左腳感染食肉菌,患者入院接受多次清理腐爛傷口的手術後,目前仍然危殆。本港食肉菌個案有上升趨勢,去年錄得七宗感染,但今年已累積九宗個案。
稱近日沒接觸海產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昨日表示,患者是一名61歲男子,居於黃大仙區,本月10日發現左腳紅腫和發燒,13日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療,現時情況危殆,但暫時仍未需要截肢。患者傷口樣本經化驗後發現含創傷弧菌,弧菌入侵筋膜及肌肉,引發壞死性筋膜炎。患者表示近期沒有接觸海產,也不記得是否因左腳有傷口而受感染。
食肉菌主要在海水生存,夏季海水溫度升高便會變得非常活躍,並常見於新鮮海產中。根據衞生防護中心分析,本地感染個案大部份在夏天發生,雖然被海產所傷是主要感染途徑,但近七成半患者在病發前也曾前往街市買餸,故不排除是手腳有未包紮傷口,在街市接觸到海水或海產而受感染。
嚴重可一日內致命
感染食肉菌會破壞身體的軟組織及筋膜,可於12至24小時內致命,死亡率可高達三成,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痛楚及傷口化膿等。衞生防護中心呼籲若身體有傷口應避免接觸海水,處理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應戴上厚膠手套,可減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