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大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觸發金融危機,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指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更指是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面對大蕭條般的經濟颶風,全人類應扣緊安全帶。
大蕭條(GreatDepression)年代,史學家定於1929年10月開始。79年前那個年代,美國四分一人失業,股市蒸發近90%,國民生產總值(GDP)倒退近50%,很多人無家可歸,要搭木屋棲身。
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其實敗象已現。當時社會經濟景象跟現今次按危機爆發前夕相似:貨幣供應大增,低息貸款氾濫,普羅百姓過度消費,加上交通和農工業科技相繼出現,令企業大量投資,資金也被吸進股市。
其間,美國股市不斷炒高,過度投資終於1929年爆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1924年的100點升到1929年381點,但同年10月24日開始暴跌,29日更跌至230點,爆發股災。
股災下,有股民一夜失去所有財產,受不了的人自殺;也有資不抵債的企業和銀行倒閉,銀行倒閉又直接影響存戶信心,引爆擠提潮,大部份存戶不信銀行,寧願將所有積蓄放在床下底。存款額大跌,銀行無錢可借,信貸緊縮,企業無法借貸投資,生產力又大跌,骨牌效應下,終於進入三十年代大蕭條;這時道指屢創新低,1932年7月8日報41點,比三年前高峯期足足蒸發近90%。
二戰之後道指始復原
為挽救經濟狂瀾於既倒,美國小羅斯福總統1933年就職,以一句「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激勵市民逆境自強,又在上台一百天,即推出新政(NewDeal)措施,採取干預行動,增加公務投資及就業機會,又推出社會安全法,為貧困老弱提供福利,成立房利美和存款保障制度,以挽回公眾對銀行的信心。
不過,大政府救經濟始終成效不大,道指要到1954年才回復到1929年的水平,換句話就是二戰之後。其實,真正令大蕭條信貸緊縮完結和全球經濟走出谷底,是由德軍入侵波蘭開始,各國要準備開戰,需要大量增購軍備。各國存戶被勸買極低利息的愛國債券,政府將財富轉移至軍工業家手裏,也促使全民投入生產,才令大蕭條真正完結。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