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熱爆一堂速學 法拉手語

電視熱爆一堂速學 法拉手語

多得電視台雙線力谷,先由女神陳法拉在《家好月圓》飾演清純啞女,集集打手語,深夜場更加有手語殿堂初哥哥,接力手語談情。連帶九月開課的手語班,報名人數亦飆升幾成,原來手語並不難學,上一堂已可拆解九成法拉手語。

記者︰黃家欣
攝影︰王文忠

法拉手語4宗罪

手語有地域性之分,不同地區的手語多少都有分別,據靜聲手語主席黎sir表示,香港的手語主要從南京、上海等地傳入,而台灣與日本的手語則是另一套表達方式。在香港不同學校所教授的手語亦稍有偏差,不過原理大致相同,而黎sir又說陳法拉在《家》劇的手語明顯下過苦功,不過點睇都似初學者,未能掌握聾啞人士打手語的神髓。

■學員阿堅表示,家中的聾啞成員只明白一半法拉手語,但他認為法拉打手語尚算合格。

罪狀1 Hea做手勢

據導師Sally指出,手語主要靠手勢變動的速度、力度、位置及方向表達,手放的位置不同可以有不同意思,例如「九」字手勢,放於額前表示紀念、節日,於在下巴亦是「有」。不過法拉做幾個基本動作時都有hea過去的情況,位置和手勢都有偏差,如開心的手勢是雙手平放胸前往後撥,而法拉次次都將雙手放耳側撥兩下就算;又如「喊」是用兩隻手指沿眼睛像走路般交叉向下流,不過法拉的手勢就只有兩隻手指從眼睛直線「流」下來,似挖眼珠多啲﹗

■導師Sally示範開心的動作應從胸前開始,撥後的動作亦不可太鬆散。

■法拉每次打開心的手語,表情都能配合,不過手放得過高,而且動作鬆散。

■今次法拉又係交足表情,但兩行眼淚的手勢則沒有滾動下來的動感。

罪狀2 過份簡略

手語沒有文法,每句只打幾個重點詞語的手勢,較少連接詞和助語詞。黎sir與Sally同時指出法拉的手語非常簡略,有時一句說話只打一、兩個手勢,並不足以表達配音或字幕的含義。記者則發現除了鏡頭經常就位,每句打一半就移去其他演員,還有很多不完整句子。像其中一集嫲嫲李香琴絕食,法拉用手語勸她,說到「有一次嫲嫲帶我們到海洋公園」,法拉就只打了過山車和開心的手勢,管家仔(林峰)咁都繙譯到,莫非兩兄妹心靈相通?又有一幕因法拉高舉中指而在網上熱傳,其實中指放唇上,然後手從耳側往後掃表示「哥哥」,但這句VO說的是「Sa姨,你別再搞我們了」當中完全沒有「哥哥」出現過。

■阿慶的手語只有初學者水平,只要上一堂即可明白箇中原理,唔使好似嫲嫲咁睇極唔明。

■法拉手打「哥哥」手語,VO則叫「Sa姨,別再搞我們了」,認真莫名奇妙。

■法拉話有次嫲嫲帶佢哋去海洋公園,只係打了過山車同開心兩個手勢,管家仔都可以整句繙譯,犀利﹗

罪狀3 欠節奏感

其實罪狀3唔關法拉事,因為欠節奏感的是《家》的一眾屋企人。手語歌其實是一種表演藝術,講求合拍和節奏感,為配合歌詞或視覺效果,動作會誇大一點。Jo飽(夏雨)在劇中兩次帶領家人一齊打手語歌《分分鐘需要你》,第二次在法拉的婚禮最為離譜,各有各做拍子唔齊,而且仲拖慢首歌來就佢哋打手語,場面恐怖,不過劇中無交代一家人究竟有無學過手語,如此水準,該算是配合劇情吧?

■Jo飽在劇中不止一次「唱」手語歌《分分鐘需要你》,不過節奏感就差啲。

■攞女、荷媽、Jo飽、管家仔、阿卡打手語歌,可謂各有各打,一家人似乎無乜默契。

罪狀4 無表情

黎sir教手語有二十年,接觸過很多聾啞人士,據說他們會用很多較誇張的面部表情配合,而法拉的表現就有欠投入,不過角色設定法拉聽覺健全,所以打手語時表情唔肉緊,都勉強說得通喎!法拉結婚有一幕要用手語宣讀誓詞,由佢講《家》金句「唔使驚!荷媽喺大廳」到請荷媽繙譯全程都木無表情,當中提到「搞笑」等抽象概念,都無用表情配合,似乎太過專心打手語,緊張得滯唔記得做戲。

■結婚宣誓都木無表情,唔通呢幕手語獨白太長,搞到法拉好緊張?

Sally示範「開心」的手語,將拇指和食指放於嘴角兩端,並要配合誇張明顯的笑容。

法拉手語教室

黎sir又指,法拉在戲中所用的都是初學者水平、很簡略基本的手語。其實各種手語主要都由幾個手勢組成,初學手語就是先學這些基本手勢,分別為︰合掌(5隻手指黐埋)、分掌(5隻手指分開)、屈掌(手指與手掌屈成90度角)、好手(豎起拇指)、不好手(豎起尾指)、指手(用食指指向人、物、地方)及貼手(拇指貼着豎起的食指)。指手手勢最明顯又易用,通常直接指出要表達的對象,如你、我、他、上、下等等,都可以靠手指指來表達。而手語的表達形式則有象形(模仿動作或物件的外形),例如用手模擬飛機的外形、游水的動作等;仿字式(用手指來砌字形),如以兩隻食指砌成人字,或者在手心寫字;會意,好手表示好,不好手示意壞;還有擬定、結合式,即結合兩種表達形式,如打「聰明」手語,先用指手指一指腦袋,然後用好手示意頭腦好。

■雙手作「好手」狀相對放於胸前,表示結婚;而手放耳側往後掃則表示「男性」,兩個動作加起來便是「新郎」的意思。

潮學手語

全港約有十萬名聾啞人士,原來當中只有約一萬人懂手語,其他只以唇語或身體語言溝通,黎sir說香港教手語和學手語的人也不多,就連聾啞學校亦不在課堂上教授手語。以往學手語的健全人士多為前線人員,例如警察、護士等,以應付工作需要,不過近日因為「家好效應」,手語又再成為新潮興趣,暑期後開課的手語班,學生人數上升幾成。其實學手語並不難,上初班已可了解基本的運用,但當中1000多個常用詞語,就的確要靠死記。
而演員拍劇學手語則各師各法,陳法拉拍劇兩個月前,先拿劇本給手語老師繙譯,拍下短片放入iPhone每日複習,非常勤力。而深夜重播的《十月初五的月光》,當中初哥哥的啞仔角色更堪稱經典,00年首播時亦掀起過手語熱,而初哥哥張智霖,原來當年花了兩個月時間學手語,每星期上兩堂,課後還狂煲手語影帶及書本,演來比法拉更自然真實。

■張智霖當年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學手語,演啞仔初哥哥極有真實感。

黎sir說可能因電視劇製作時間緊迫,法拉的手語部份稍為簡略。

Mary(語言治療系學生):日後工作或實習都有可能接觸聾啞人士,所以多數同學都會學手語。

Sarah(大學一年級學生):我不是因為電視劇而學手語,是本身有興趣,同時幫到人很開心。

手語初階證書課程
日期︰10月12日-12月14日(逢周日)
時間︰11:45am-1:15pm
費用︰$500/10堂

手語歌研習及訓練課程(第一級)
日期:11月5日-09年1月7日(逢周三)
時間:7:30pm-9:00pm
費用︰$550/10堂

地點:佐敦柯士甸道8號童軍徑香港童軍中心8樓
查詢︰2957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