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a - 蔡瀾

Bata - 蔡瀾

Bata這個名字香港人聽起來很陌生,但對我們這些在南洋長大的孩子,Bata是一塊在記憶中磨不掉的牌子,大家都穿過它生產的鞋子,也許是哥哥覺得太小時給你的。
起初以為是馬來西亞鞋廠,Bata聽起來也很馬來。長大後才知道Bata原來是一個捷克的姓氏,由一個叫湯姆士.霸打ThomasBata的人發揚光大,最近才去世,活到九十三歲。
我們到印度旅行,發現到處都賣霸打鞋子,在非洲名氣更響,北歐和東歐的各大城市,名店街中皆有霸打鞋店。
和「飛甩雞毛」等意大利設計家是永遠搭不上關係,奧運會的運動員,也絕對不會穿霸打鞋,但是在窮困國家中,霸打的鞋子款式最新,也最耐穿,擁有一雙霸打鞋,等於從前的香港兒童穿上一雙英國製造的Clarks那麼驕傲。
Bata的總公司設在渥太華,湯姆士.霸打這個人承繼了父親的鞋業,本來想在歐洲大展拳腳,但是納粹黨來了,他小時聽過加拿大這個地方,對原野和大自然有一份迷戀,就把公司搬到那裏去。
到了才發現是一個毫無生活情趣的地方,要開鞋廠也遭到政府多方的限制,當地人工作並不勤快,他想從捷克移民鞋匠來加拿大的申請,也被否決。結果只有把眼光放到發展中的國家去。
戰後迅速地在印度、東南亞和非洲開工廠,至今Bata在二十五個國家中聘請了四萬個員工,每年製造三十億雙鞋子。
原來在捷克的工廠被共產政府沒收,令他對去中國大陸開廠失去信心,錯過了投資的機會。不然的話,他的鞋廠將會開遍中國,那就等於佔了第三國家的造鞋業市埸了。
所有的大型工業都要和政府打交道,在非洲霸打和獨裁者,像亞敏等人建立良好關係,大受批評。後來霸打也要把在南非的廠關掉,是受了加拿大政府的壓力。
「我們是去賣鞋子,不是去傳道的呀!」霸打在他的自傳中曾經說過,真不愧猶太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