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降ELI風險的錦囊

衍生創富:降ELI風險的錦囊

港股近日再度出現裂口升跌之象,面對這種變幻莫測的市況,如以股票掛鈎投資(ELI)收息時,或可考慮配備安全錦囊,期望可減低不必要的風險。
倘若資金較為充裕者,可考慮分散資金以不同掛鈎對象的ELI作為收息工具,而揀選的重點在於以相關系數較低的正股為對象,以期減低同類股份的市場風險。例如中資電訊股與內房股,或內銀股與石油股等,基於股份身處不同行業,影響股價的因素亦有異,在波動市中可望產生分散風險作用。
由於市況波幅加劇,當中二線股的波幅普遍高於大市或重磅股,故在選擇掛鈎對象時,或可在留意大藍籌、大國企或指數基金,而避免以二線股份作為掛鈎對象。
有投資者可能喜歡長期收息,亦有部份傾向留意短期的看漲ELI速戰速決,期望降低入市風險。在參與這兩類投資期相距較遠的ELI時,亦有不同的安全措施可留意。
可贖回ELI一般以逐日計息方法運作,正股股價表現,將有機會影響實際回報,並同時有接貨風險。基於可贖回ELI投資期長達半年至一年,故在希望參與時,可考慮降低參考價水平,以期提升計息的機會,並可加入氣墊功能,讓到期時的潛在接貨風險可以下調。
而參與可贖回ELI時,可考慮單一股份為對象,避免涉足一籃子股份,以減低被個別股份股價拖累,所帶來的計息和接貨風險。
至於短期的看漲ELI,由於潛在年息已固定,股價風險只在於到期日是否需要接貨,故在衡量參考價水平時,反而可留意較高者,期望可爭取稍佳的潛在年息回報,然而投資者須注意潛在回報越高,風險亦越大。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