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兩年前史高拉利拒絕執教英格蘭,其中原因包括個人隱私難以保存,可見當今體育傳媒的狗仔隊文化多盛行,筆者認為這是足球商業化的必然結果。
記得小時候看足球雜誌,內容正經:戰術、訪問、賽果。但90年代中英超風行,薪水飆升,球會開始推銷球星賺錢,於是球員變成公眾人物,私生活自然難以保存。
近年興起的WAGs,流行自碧咸的女人維多莉亞,後來的球星另一半,都夢想成為碧咸嫂,於是面對鏡頭搔首弄姿。漸漸,WAGs與體育狗仔隊成了最佳拍檔,就像當今本港的娛樂圈。
回到香港傳媒,筆者認為也有必要多做花邊新聞,這倒不是為了吸引讀者,更是要讓讀者知道偶像的真面目。既然英超全球化擺明要賺香港人錢,傳媒的監察作用就顯得很重要。
從實用角度看,花邊新聞也有助估賽果。這些新聞比賠率、戰術更有參考價值,試想如果C朗賽前玩通宵,大概讀者也不會買他「首球」吧!
【藍鑽石】
mailto:[email protected]
反方
試問天下間,那人沒有獵奇之心?心理學家認為,好奇心是天生,驅使偷窺獵奇的行為產生,此慾念源於古時人類捕獵前的準備。
人心弔詭,一時會激烈地鞭撻狗仔隊文化,義正詞嚴;一時為之而着迷,當《家好月圓》追看還嫌不夠,最好紙上媒體能以《真情》式的世紀連續劇,把球星背後盡情揭露。筆者不反對傳媒揭露公眾人物的假面具,惟體育版是否該報道這等桃色新聞,卻有保留。
碧咸夫婦最初由體育新聞,逐漸跑到娛樂版,情來自有因。碧咸嫂曾與Spicegirls紅遍全球,惟何解當時還未客串《一球成名》的丈夫無厘頭成為娛樂版常客?皆因老婆是藝人嘛。
問題來了,今時今日球壇億萬富翁的另一半幾乎十之八九,均是姐仔、甚麼小姐、或是超級名模,故與他們有關的花邊新聞,是否該與黎明和樂基兒、郭富城與熊黛林等名字放在一起?
外國傳媒也有專門報道體育的花邊新聞,這欄目叫Gossip,將體育和藝能界人物消息混在一起,不免讀者有時把體育、娛樂和豪情混淆不清。
【阿呢斯奧】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