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巴黎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吃在巴黎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推門進入巴黎麗斯(RitzParis),已有兩位穿着制服的人趨前,示意我們停下來。我們表明來意,是要到來喝下午茶的。
「你們有預訂留位麼?」穿制服的問。
「沒有,路過此地,想進來喝杯咖啡可以麼?」
「可以,你得先打電話來,訂位,有位了,當然可以到來喝咖啡,吃茶點。」穿制服的說。
「我們已經到了你們酒店的大堂,你現在可否告訴我,你們咖啡室是否有空位,好讓我坐下來,吃件餅,飲杯茶。」
「對不起,請你們先到外面再打電話入來訂位吧。」穿制服的推門,讓我在陽光燦爛的廣場停下來,想想該怎樣做。離開酒店前,另一位穿制服的笑着把酒店卡片和簡介遞過來。又說了一句:「不好意思。」
在巴黎,總會有着種種奇怪的際遇,近乎不可思議的遭遇。像在旅遊區的某著名海鮮餐室,即使是下午茶時分,也不可以祇點一道海鮮,「那是一個人的份量,祇容許一個人享用。」侍應如是說。
麗斯有它的遊戲規則,不訂位,不得內進。雖然它的宣傳小冊子把這酒店說得近乎完美,最觸動人心的一句:「我們這裡的工作人員會把麗斯變成你的家一樣那麼舒適」。「我們的效率極高,服務極好」,付出七百一十歐羅(一晚酒店房間的最低房價)至九千一百二十歐羅(最高一晚的房間價錢),入住九千港元至十一萬港元一晚的酒店,要進去喝杯下午茶,當然不成問題。(要不要預訂則不知道了)
宣傳小冊子上引了海明威一句:什麼也沒有改變過,夜間與日間一樣,麗斯仍是那麼精采。八十年前,海明威不怎樣有錢,愛住莎士比亞書店,多於住在麗斯吧。
完全沒有進不了麗斯喝下午茶自尊心就受到傷害的酸溜溜感覺,說到底,這不是我們心目中的「一杯茶」。
巴黎好吃好喝的地方多的是,昔日藝術家、作家常去的咖啡室十分歡迎遊客光顧的。沙特與波娃常到的花之咖啡店永遠高朋滿座,咖啡室旁還開設了一間出售紀念品的商店,吃過下午茶點,可進去買鉛筆,咖啡杯,小擺設,遊客到此一遊,順道購買紀念品回去,多好呢。儘管藝術家、作家早已不再到這些咖啡室了(到了二十一世紀,作家、藝術家,常人而已)。
和平酒店最實際,把顧客分成三類,街頭喝咖啡最便宜,進得酒店門內的玻璃屋,有散餐,下午茶供應,價錢比街上的略貴,登堂入室,鋪上白枱布的,正正式式提供午餐晚餐,又是另一種價錢,在風光日子,流金歲月,多少明星、藝人、政客都愛在這裡用膳。俱往矣,它仍有着昔日的神采,而且,它是絕對對外開放,進來的都是消費者嘛。

還是光顧巴黎大眾飯堂chartier更好,吃得開心。到了晚上,蒙馬特的chartier可真的是常滿,一張四人、六人的長枱,可以坐上幾位互不認識的食客,沒有二個人佔用四人枱這回事,侍應仍是用最傳統的方式記下食客點的菜,一點八歐羅可以喝到一杯紅酒(當然是最便宜的了),餐單祇有法文,但侍應已會說簡單英語。廚師推介仍是值得一試,一頓晚餐的價錢,在和平酒店祇夠吃一客頭盤,甚至不夠吃較好的頭盤。十二隻蝸牛是十二點四歐羅,在大酒店祇夠吃三隻。還不一定比這裡的好吃。
吃的氣氛最為重要。不看旅遊介紹,不去五星級酒店,少去最多遊客出現的地區就可以了。說到底,隨意走動觀賞風光,隨意吃喝,看到看來不錯的餐室走進去,總有機會吃出個驚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