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同一個月亮,同一樣的自由 - 李怡

蘋論:同一個月亮,同一樣的自由 - 李怡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一天,我們都珍惜與家人團聚。倘若家人暫時分離,我們會想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麗詩句。在宣揚「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後到來的中秋,我們會不會想到,在同一個月亮之下,全人類是不是也應有同一樣的安寧、自由和權利呢?
今年中國大陸第一次把中秋節訂定為「法定公休日」(公共假期)。北京資深媒體人凌滄洲等十四位學者、律師與文化人,日前聯署發表了一份《中秋節文化宣言》。宣言說,在中秋節傳說中,「最震撼人心的,莫過於傳說月餅曾傳遞人們追求自由、反抗暴政的信息。」
《宣言》指出,元末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同一天舉事,但蒙元官兵搜查嚴密,消息傳遞困難,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遂命下屬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內,派人分送月餅至各地起義軍,以造成各起義軍一同響應、奮起抗暴的態勢。
「這個追求自由平等,反抗強權,用月餅作為媒體傳遞信息的故事,寄託了中國人民美好的期望。」「今天……有多少人能思考:當文字獄瘋狂的年代,別說月餅傳遞反抗的信息,吟一首詩歌、寫篇文章也會鋃鐺入獄、身死名裂、凌遲處死、株連九族?有多少人能思考:在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互聯網上,每天蒸發、屏蔽的帖子有多少?有多少防火牆和網管、五毛(指在網上發表支持中共施政文章者)在偷偷摸摸地行動,阻斷思想和言論的自由傳播,把我們民族弱智、恐嚇、退化為野蠻人?」
為此,《宣言》向中共政權和人民呼籲:「一方面要把中秋節過成中國人尊重傳統、尊重家庭親情的節日,一方面也要把中秋節過成言論自由節。我們要衝破一切心靈內外的枷鎖,自由地表達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一切箝制言論自由的屠夫與掠奪者,必將遭到我們的唾棄。」
《宣言》說,「體育上的金牌固然是中國人競技體育進步的標誌,但言論自由的金牌,民選票選的金牌,才是每個中華兒女應該努力追求、無比渴望的。」「言論自由甚至比衣食更加重要,言論自由是區分一個人是奴隸還是自由人的顯著標誌。」「『幸福是自由的果實,自由是勇氣的果實。』我們在年年中秋節的夜晚,想起我們祖先追求自由、反抗暴政的勇氣與智慧,我們確信我們的呼籲儘管是爭議性話題,但終將被人們討論。」
言論自由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早已不是爭議性話題,只有在中國等少數國家才是爭議性話題。言論自由在香港,本來已是同陽光、空氣一樣自然地存在,但近年媒體的自我審查使許多論政者都彷彿有了「心靈內外的枷鎖」。
言論自由對一個社會的重要性毋庸多說。《宣言》把它說成是「區分奴隸還是自由人的顯著標誌」,並不為過;因為掌權者的權力總是與人民的權利互為消長的。掌權者的權力大一些,就意味人民的權利少一些。當掌權者要擴張權力時,只要有言論自由,就能有效監督掌權者的濫權。因此,在所有的人民自由權利之中,言論自由最為根本。對於長期處於言論自由受壓制的大陸人民特別是知識分子,在《中秋節文化宣言》中流露的心聲,我們深深理解也深表支持。

《宣言》受到了不少內地網友的呼應。有人以在籌辦京奧中,「黨和政府」的「非凡表現」,和居金牌榜首的地位,期待中國能擺脫「新聞自由度在國際排位表居於最末的行列」。在汶川地震中,中國曾一度開放境內外媒體的自由採訪,對內地媒體的報道也稍放鬆。京奧期間,也稍開放一直遭禁的境外網站。中國對新聞自由的控制雖有所放鬆,但能否持續仍受國際社會關注。
言論自由如中秋的一輪明月。大陸人民希望看到它的澄明。香港人也不願見到有雲影遮蔽。這是大陸知識分子的中秋節願望,也是香港人的中秋節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