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說了從廣州三年展可透視出廣州作為珠三角文化重心(甚至是亞太區)的鴻圖與策略,這個文化輻射圈無可例外涵蓋香港。這時候,香港還想要加緊競爭,搶奪領導位置,不管是時間與空間,都遠遠落後。香港的最佳位置,不是競爭者,而是合作者。
廣州文化圈的配套,三大勢力是政府、藝術圈,還有極為重要的,傳媒。前兩者先不論,傳媒的力量對於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卻不可不提。廣州三年展,吸引來自全國的傳媒,報道篇幅以版計,就是一整期雜誌貢獻給它也不難見。內地媒體對文化及藝術議題沒有半點感冒,也喜歡探討高深和前衞事物,文化記者是待遇優厚的工作,多數人都很專業而且經驗豐富。這些,是香港傳媒缺乏的。
受眾需要培養。香港傳媒長期偏食,只側重花邊、娛樂與商業題材,只會令文化事務愈加萎縮,也無法提高本城市民的文化品味與視野,讓知識變常識,在新中國紀元只有吃虧。掌權的一代還沒覺察到危機,完全是短視與因循。
在珠三角文化圈,香港可充當後援,配合場地與其他流程協助,甚至公關事務的統籌。理想的狀態,或許是這樣一個三年展,廣州深圳香港連線,展館分佈三市,各有特色,入場觀眾可購買套票三日遊。仿效卡塞爾文件展,成立籌備委員會累積經驗,三城輪流當主席。是的,理想,本就難以達成,本就需要費勁追求,此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