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加標靶藥物<br>淋巴瘤患者續命

化療加標靶藥物
淋巴瘤患者續命

【本報訊】本港淋巴瘤個案持續增加,每年新症增加數十宗,死亡率位列各類癌症第九位,當中更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個案為主。醫學界近年發現在化療後,持續使用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治療兩年,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醫生指此癌病成因不明,病徵也不明顯,市民若頸部淋巴腺持續兩星期腫脹,雖然不一定有疼痛,但也要盡早求診檢查。

港20病人試用

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多數是急性病發,患者存活率可能只有數星期,慢性病患者則復發風險高,年輕人甚至兒童也有可能患上,病徵包括咳嗽、氣喘、發熱及全身持續痕癢及疲倦等。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梁憲孫教授指出,05年新症個案有670宗,死亡個案近300宗,「淋巴瘤唔係遺傳病,但成因未確定,可能同都市化、環境污染、病毒感染有關,好多病人到後期先知自己有病,亦唔知淋巴瘤係其中一種血癌」。
梁憲孫表示,以往慢性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化療時,會同時使用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但完成療程後便會停藥,待復發才再開始療程,但近年研究證實,如在首次化療完成後,持續用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能更有效清理殘留癌細胞,延長患者存活期,近年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已發展至第二代,本港已有20多名病人試用,效果理想。
淋巴瘤患者Ame三年前連續咳嗽數月,更持續胃痛一年,病徵看似與淋巴瘤無關,但接受超聲波檢查後,醫生證實原來是患上淋巴瘤,幸接受新一代治療方案後,病情已大為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