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擴大台港交流 港府應有作為 - 李平

盡論中國:擴大台港交流 港府應有作為 - 李平

香港回歸逾10年,但與台灣的交流一直陷於停滯,一方面是由於台灣與大陸關係因李登輝、陳水扁主政而持續惡化,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港府作繭自縛,以「錢七條」掩飾無為無能,當台灣和大陸關係突然改善、兩岸直接三通快速擴大時,香港的劣勢就難以扭轉。

恐民主派與台獨「勾結」

10年來,台港交流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其一,2003年,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赴台,出席被大陸定性為台獨組織的群策會主辦的研討會,受到香港左派及內地傳媒圍剿,有內地報章甚至發表評論,呼籲「警惕香港右翼勢力與台獨同流合污」;其二,2005年,台北市長馬英九申請來港出席活動被拒,他今年當選總統後仍對此表示遺憾。
這兩件事是港府處理台港關係時解不開兩大心結的代表:既擔心香港民主派與台獨勢力「勾結」,更擔心兩地的官方往來成為台灣的政治籌碼。而這兩大心結的形成,肇因在於執行北京決策時墨守成規,將錢七條視為不可觸及的天條,罔顧北京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調。
北京在處理台港關係時,迄今仍以1995年時任副總理錢其琛發表的《香港涉台問題基本原則與政策》(簡稱「錢七條」)為準則。錢七條規定,台港兩地官方往來、設立機構等須經中央政府批准,但如果有利兩地關係發展的往來,港府不主動提出,中央如何批准?

擴大交流港應採取主動

在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兩岸關係雨過天晴,北京加快推動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兩岸三通,以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為紐帶的官方關係也快速升溫。但香港除了提出貿發局在台設立辦事處外,於兩地官方往來方面仍無寸進,港府高官仍自絕於台灣。
在擴大台港交流方面,港府應該盡快採取行動,除了擴大經貿往來、減輕兩岸直接三通對香港物流和客流的影響之外,台港互免簽證、司法互助,以致互設高層次的辦事處等,港府都應主動向中央提出要求。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