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公佈長者醫療券計劃詳情,堅持每年只提供五張合共250元醫療券,資助70歲或以上長者使用私營醫療服務。「醫療券」不會以紙張形式印刷,而是透過名為「醫健通」的電子平台運作,令長者毋須預先進行登記或領取醫療券,但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預計,一向不用電腦的同業,登記成為服務提供者的數字一定偏低,影響成效,「要畀錢買電腦,掌握點用又有困難,每次都要登入戶口搞手續,加長診症時間,好唔化算,我唔會登記」。記者:張文傑
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明年1月1日起推行,衞生署副署長譚麗芬表示,計劃為期三年,預計首年約66萬長者受惠。她說:「兩年後會作中期檢討,三年就會全盤研究有無需要調校金額。」醫療券會通過「醫健通」電子系統發放和使用,免卻長者容易忘記帶券而不能看醫生的麻煩。
睇病即開電子戶口
醫療服務提供者會在診所展示「醫療券」標誌,長者使用醫療券時,只須出示身份證,由醫生為其開設個人醫療券戶口,簽署同意書,講出使用「醫療券」數目便可。長者一次可用多過一張醫療券,首年或第二年未使用的醫療券,可留待下年度使用,但不可預支下年度的醫療券。76歲的胡先生認為唔夠用,「睇中醫130蚊一次,西醫要200幾蚊,一次用五張唔出奇,用晒咪之後再算」。
「多做嘅生意好少」
醫療券適用於私營西醫、中醫、牙醫、脊醫、物理治療師和醫務化驗師等服務,欲成為服務提供者可在9月30日起,透過醫療券網頁登記。不過,電子化令中醫師十分「頭痛」,中醫師關之義指之前諮詢他們時已反映過不習慣用電腦,他無奈說:「有醫療券係好事,但我哋中醫用開人腦,唔用電腦,由登記、幫長者開戶同扣數都有困難;商業上講,手續多咗整體睇症會少咗,冇乜成本效益。」所以他無意登記成為醫療服務提供者。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指無誘因吸引私營醫生參與計劃,「70歲或以上長者唔多,每一年又得250蚊咁少,醫生考慮過可以多做嘅生意其實好少,會覺得唔值,唔登記」,最終計劃成效不大,不能達到為未來資助基層醫療服務試行新模式的目的。
長者如何使用醫療券
1)明年1月1日起,到任何參與計劃的服務提供者執業地點,出示身份證或豁免證明書
2)簽署開設醫療券戶口表格及同意書,以示同意當局收集及使用其個人資料
3)服務提供者為長者在「醫健通」電子系統內登記,並設立個人醫療券戶口
4)每次睇症只需出示身份證或豁免證明書,講出欲扣除醫療券的數目,簽署同意書作實
5)睇症後有需要的話繳付差額,使用者將獲發收據
資料來源:衞生署醫療券網頁 http://www.hcv.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