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三年展 - 塵翎

廣州三年展 - 塵翎

廣州近年銳意成為珠江三角洲龍頭的野心很明顯,但搶奪的位置不僅是經濟領導地位,還有文化權力,這才是最不可小覷的視野與幹勁。
從城市長遠發展來看,經濟環境有起有落也受外在因素影響,惟有文化是不斷累積,隨時間過去而沉澱出厚度深度,最終讓城市變得更寬厚豐盛,文化投資短期看不見利潤,卻是下一代可以豐收的果實。所有曾經歷數之不盡經濟低潮的歐洲城市,都是靠着文化資產養氣走過來的,如巴黎如都柏林。
上周末專程去看廣州三年展開幕,一方面仍然受不了某種假大空文化,即是綱領與口號很高很響,但內容與實踐則是很浮很虛,頗令人心也覺着浮誇而觸不着地。
主題很嚇人:「向後殖民說再見」,我細讀研討會一堆文字資料,摸不着頭腦,終究是大堆拋擲理論與學術名詞的虛浮概念,重點迷失在累贅的文字遊戲裏,這是當下神州文化產業例牌毛病。再加上諸般執行起來似乎甚麼都「差小小」的流程(從「差不多」到「差小小」,現代中國人已走了一段路),叫人心煩又無奈。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方向是對的。廣州已找到定位,三年展不是一個本土的小圈子遊戲,而是面向世界的重要藝術盛會。假以時日,這裏要變成亞洲區的威尼斯雙年展,甚至卡塞爾文件展那樣,不是難事。比起北京和上海的步步為營,廣州對藝術議題的包容也予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