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報紙頭條新聞根據港大調查報道,標題是「兩成中學生想死」。
調查訪問了一千名中二至中七學生,其中百分之二十表示想過自殺。理由是覺得自己沒有人關心,沒有人理會,好像與世隔絕。到了這個時候,不要再講是「社會的問題」。
我常常被邀請去做一些親子講座,每次都有為數可觀的為人父母者來聽講。
每次我都跟他們講,想如何教孩子,來聽這種講座,其實是沒有用的。
我不是幫自己倒米。俗語有云:一樣米養百樣人。養孩子一樣,每個孩子個性習慣都不同,不可能用一種方法,就可以在所有孩子身上生效。因材施教,靠的不是學校的老師,不是社會的影響,而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只要父母用心,便會了解自己的孩子,知其優劣強弱喜惡,用心相處,自然會有教兒方法,這方法一定度身訂製,所以也一定最有效。
我不敢說專家的話沒有道理,但那最多是個大道理,粗疏框架而已。真正有用的,則是父母細心的觀察和關顧。除了極少數例子,孩子的言行舉止,思維性格,大多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身上,大致可以看到什麼樣的父母。
孩子出了問題,不去追究家教,而怪責於社會風氣、媒體影響,電視很壞,電腦不好,這就不用多說,最大問題,其實就是這個孩子的家長。
從前沒有社工,從前也沒有兩成中學生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