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妻子 - 陶傑

大師的妻子 - 陶傑

香港女明星阿嬌,因淫照事件影響,本來在電影《梅蘭芳》裏扮演梅妻,戲份只五分鐘,因梅蘭芳的後人抗議:「對於梅蘭芳大師的家人來說,他們怎能接受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奶奶跟那些事情扯上關係呢?我們確定要把阿嬌的鏡頭全部刪除。」
梅蘭芳的後人說:自己母親怎能跟「那些事情扯上關係」,意思就是:一旦阿嬌演了梅蘭芳的妻子,那麼自己的母親,就變成跟香港男明星Edison產生了口交的關係了,換言之,梅蘭芳就戴上了隔代的陳冠希贈送的一頂綠帽了,陳冠希也升格為梅氏後人的老祖宗了,無限延伸聯想下去,也難怪大師的後人有氣。
然而演員的定義是:一旦粉墨入戲,戲中的角色,與自己就沒有了關係了。所以男女明星私生活淫亂,公眾都很諒解,在《十誡》中演摩西的查爾登希士頓,在銀幕下,偶而也搞搞女人,但猶太人沒有發起簽名要求編導換一個聖人來演。
中國的電影編導很命苦,連角色的後人,也有刪這幕改那場的創作審查權。梅蘭芳妻子的五分鐘戲,對於全片主題可能很重要,也可能是很有光采的襯托,劇中人的後代說刪就刪,華語片為什麼在國際上日漸不受歡迎?因為創作的人太少,說這個女主角不完美、該換上另一個聲音的審查官太多,他們的感情、尊嚴、專業的眼光太易受傷害,電影編導不是創作人,是要給眾位婆婆端茶遞水煙的奴婢。
香港女明星的形象有沒有問題?本來冇,因為叫香港的女演員演民國時代的女子,沒有這份氣質。二十年代北平的戲台,三十年代上海的租界,湖海豪客、絲竹文人,青衫一襲,紙扇一把,都是一盅碧螺春焙製出來的品種,梅蘭芳的妻子,不是在卡拉OK的貴賓廳裏長大的,面容五官沒有那份香港的都市味。
但觀眾買票進戲院,看的是明星,不是梅蘭芳和他的妻子,所以華語片必定卡士先行。香港的電影觀眾,不知道誰是梅蘭芳,只知麻將桌上的梅蘭竹──少了一隻菊,因為被對家開了槓──大家買票,看的是黎明配阿嬌,況且人人失憶,電影一上映,女明星的事情,跟「六四」一樣遙遠,大家都會看得高興。
「對於某些人,那些照片不算什麼,但對於大師的家人來說……」大師的後人在解釋,但電影不靠大師幾十個後人的感受,靠認為那些照片不算什麼的「某些人」的票房,這「某些人」,有一兩億,這叫生意,明白嗎?大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