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兵之計<br>中央治標不治本

緩兵之計
中央治標不治本

針對困擾A股的「大小非解禁股」問題,中證監上周准許上市公司股東申請發行可換股債券(EB機制)紓財困,冀暫緩「大非」減持,換取A股喘息空間。不過,學者及分析員直言,此舉與當局提出的二次發售機制解決大小非問題一樣,只是緩兵之計,治標不治本,延遲減持時間,卻欠實質作用,A股縱獲短暫刺激,及後恐極速打回原形。

延遲減持 欠實質作用

中證監發言人指引入EB機制,最大好處是股東不用再拋售股份,避免直接衝擊次級市場。不過,滙豐中國股票策略員孫瑜認為,大非不乏變流通的渠道,包括通過交易所進行大宗買賣、發可換債及直接沽出等,問題是大股東會否利用這些渠道,因新措施未能在根本上減少「大非」流通的問題。
國都證券研究員張翔直言,由年初至今,當局一連串救市措施只屬治標不治本,A股頹只因投資者信心全失。
一名外資大行分析員認為,二次發售不能減緩大小非減持的壓力,反而會加快減持的進程,原因是次級發售增加大小非減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