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你想曾特首的「強政」變本加厲嗎? - 盧峯

蘋論:你想曾特首的「強政」變本加厲嗎? - 盧峯

求變可以說是今年不同地區選舉的主旋律。台灣的馬英九以求變求新求突破大敗民進黨的謝長廷,結束了貪腐的陳水扁及民進黨政權,讓台灣重新上路。
奧巴馬從寂寂無聞的新任參議員變成第一位黑人總統候選人,打敗大熱門希拉莉,靠的也是change這個字,change這個承諾。奧巴馬的對手──共和黨的麥凱恩也要把自己打扮成改革的旗手,要跟現任的布殊政府劃清界線,甚至高調的警告華盛頓的權力精英(大部份其實是共和黨的大老)小心,因為他將要把華盛頓政壇改的面目全非。對於被布殊無能管治折騰了八年的美國選民來說,還有甚麼比改變(change)更重要、更適時的呢?
香港同樣需要改變(change),香港同樣不能再任由特區政府及建制派政黨為所欲為下去,香港同樣不能再任由政府及建制派拖延政治改革及普選的步伐。而要促成改變,推動變革,我們必須踴躍站出來投票,必須以手上的一票支持那些堅持民主、堅持監察及制衡政府的候選人。
自從曾特首的第三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政府的施政及管治質素並沒有像他承諾那樣有明顯改善。相反,曾特首、他的班子及建制派政團展現的是我行我素的姿態,展現的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專橫態度,對其他黨派的意見只當耳邊風,對市民的不滿只當等閒,對既定的規章制度只有輕蔑。就以擴大問責制及委任副局長、政治助理為例,不同政黨、學者、市民對擴大政治委任制其實甚有保留,也擔心任命其實是建制派進行政治分贓的手段。

然而曾特首、他的班子及建制派政團一意孤行,堅持擴大問責制,對市民的疑慮完全不當一回事。更可怕的是,整個聘用、任命過程完全違反公職人員一貫的聘任程序及原則,只按親疏有別的方針辦,只看候選人跟政府高官或建制派政團的關係作決定。結果,任命果然成了分贓大會,任命的官員質素參差,市民連吭一聲的餘地也沒有,更幾乎連他們的國籍、薪酬也不能問、不能知。若果我們不能選出一個願意制衡政府的立法會,這種專橫傲慢的態度將會持續,甚至變本加厲。我們能不好好運用手上的一票嗎?
未來四年是香港未來政治發展的關鍵階段,是香港邁向雙普選的重要時刻。只可惜曾特首、他的班子及建制派政黨對政改及雙普選一直不熱心,對其他重大改革如醫療改革及老人金檢討一直「拖得就拖」,令過去一年香港的多方面發展原地踏步,毫無寸進。若果今天的立法會選舉不能產生一個有力制衡政府的立法會,若果今天的選舉讓建制派政團、疑似獨立實質親政府的政客佔上風,香港要走向雙普選將會有更多障礙,將會更困難重重;香港的其他重大改革將會按官意、商意而不是民意作決定;香港在未來四年將可能繼續在「遊花園」,找不到當走的方向。
我們不能再讓曾特首及特區政府專斷下去,我們不能再讓香港的核心價值褪色,我們必須站出來跟曾特首及特區政府說:我們受夠了,我們要改變,我們要change。今天,就讓我們用手上的一票,把對民主有承擔及敢於制衡政府的人送入立法會,以防止特區政府及建制派政團為所欲為,以改變香港停滯不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