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昨日公佈對中文大學的質素核證報告,臚列中大11項不足之處,指教師對新科技不熟悉,阻礙發展數碼科技教學,評審小組又強烈要求中大設立統一的評核政策,建議全面推行教師雙重閱卷,並為學生提供詳盡選讀科目時的參考資料。 記者:倪清江
中大是首間接受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評審小組評審的院校。小組今年4月下旬到中大審核,會見約230名師生及校方人士。報告偏向正面,不過也列了11項改善建議,中大表示會按指示,在2010年3月提交進度報告。
學院和學系政策不一
報告對影響學生的政策有較明顯批評,其中學生在選讀科目時,往往只能根據有限的資料作決定,有時學生要在上第一課時才取得足夠資料。評審小組發現,一些學生覺得由中學至大學的過渡階段有困難,但中大的學術支援複雜和互相重叠,未能確保他們可迅速獲得支援。
中大在多個方面被批評沒有全校一致性政策,例如學生就成績提出上訴,學院和學系原來政策不一;在教學評估時,曾有人要求學生一次過評估17名教師的表現,令學生受到「問卷疲勞」困擾。在師資方面,報告引述校方稱,教師對很多新科技不熟悉或未能運用自如,是發展數碼科技教學的障礙。
雙重閱卷未全面推行
評審小組特別寫明「堅決認為」中大須盡快制訂適用於所有課程的評核政策。該小組讚賞有課程採用教師雙重閱卷,「做法可作典範,卻沒有在中大全面推行」;對於教師如何運用酌情權,校方也沒有劃一規定。
報告關注研究院課程,評審小組指研究生和本科生同時上課雖然不普遍,但中大應釐清本科和研究院課程的區別,及明確訂明研究生可修讀多少本科生課程,小組建議應設課時上限15%,並以較高標準評核研究生的表現。
中大副校長楊綱凱昨表示,這份報告肯定中大的教學質素。他又回應說,研究生需要修讀本科生課程,以掌握學科基本知識,「好似讀語言學,會想讀科德文,當然係最基本開始」,他強調課程設計由教務會通過才推行。對於政策不一,楊綱凱表示中大是綜合性大學,所以各學院會因應需要作出取捨。
中大教與學方面11項不足
‧成績上訴政策模糊
‧學生支援制度複雜和重叠
‧學生只能根據有限資料選讀科目
‧兼讀制哲學博士課程學生退學率高
‧無迹象顯示校方嚴謹監察及跟進課程檢討結果
‧教務會規模太大,難有效討論複雜事宜
‧書院通識教育目標不明確
‧教師雙重閱卷沒全面推行
‧教師對多種新科技不熟悉
‧只有個別熱心人士推行網上學習
‧無全校劃一政策訂明教師如何運用酌情權評卷
資料來源:質保局《香港中文大學質素核證報告》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認為中大的整體教學質素怎樣?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