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幅滑落,與今年的高位比較,下跌逾兩成半。美股自7月中升約5%,在樓市及信貸緊縮情況下,美國次季經濟按季年率增長向上修訂至3.3%,該增長主要歸因出口貢獻。不過,美元自7月低位升逾8%,將令出口於下半年的增長無以為繼。
近日颶風古斯塔夫吹襲墨西哥灣,引起市場關注油及天然氣供應。美國早前通過「08年停止過度能源投機法案」,加上當局表示或會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打擊原油期貨投機情緒,相信油價暫亦難以重展強勁升浪。
近日美元強勢令整體商品價格回落,美國10年期國債與通脹掛鈎國債的息差,反映通脹預期水平已大幅下降,美國年內加息機會渺茫,對穩定信貸市場有利。基於經濟增長數據,最早顯示美國經濟陷入收縮狀況,因此可能最快復元。反觀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步伐逐漸減慢,資金紛紛回流到美元資產。
商品短線仍受壓
油價跌勢打擊整體商品價格,與其相關的新興市場股市及主要商品貨幣走勢,亦間接促成整體美滙反彈。若是次美元上升是引起股、滙、商品齊跌的元凶,則應伺機部署明年美滙轉弱的機會。因美元強勢難以持久,商品回落及美滙反彈,除因之前過度投機炒作後出現調整,亦反映美國執政共和黨政府,在大選前竭力壓抑通脹及穩定信貸危機的企圖。然而,現時美國經濟基調未能支持美滙持續攀升,因此在未來美滙見頂回落後,於區間內波動機會甚大。
隨着財赤問題惡化,明年美滙潛在風險不能忽視。在油價調整前,經濟活動於某些地區已釋出警告。但CRB指數反映商品價格跌幅滯後,所以商品價於年內尚有下跌空間,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紓緩後,經濟增長重拾動力,對商品的需求依然殷切。
無論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的利率周期,因經濟及通脹形勢轉變,將有機會由升轉跌,轉化為有利各地區股、債表現的因素。亞洲股市為今年最先下跌的地方,因大多屬淨入口原油的國家,食品價格同時上漲,導致通脹自去年底已威脅經濟成長。
息率敏感行業受惠
外圍經濟疲弱,雖影響出口,但以中國及印度為首的亞洲地區,預計今、明兩年經濟仍可保持較快速度增長。關於亞洲地區的滙率問題,現時中國保持年率近10%的經濟增長勢頭,若嘗試以貨幣貶值來抵消經濟減慢的風險,難得到國際認同。
除兌美元外,中國正加快人民幣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步伐,以圖紓緩與主要貿易夥伴出現貿易糾紛。7月中以來,人民幣兌亞洲區內貨幣如韓圜、坡元及新台幣都有強勁升勢。因人民幣升值而收緊銀根,料中國將於未來,透過減息及增大財政開支抗衡經濟減慢的風險。內地將於下周三、四,公佈8月份消費者(CPI)及生產者物價(PPI)指數,估計CPI通脹率,將從7月份的6.3%降至5.5%或以下,PPI亦將從上月升10%逐步回落。其間出口類股份將持續受壓,但對息率敏感的行業則可重新受惠。
富邦銀行(香港)
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