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長和系全面撤出創業板

特稿
長和系全面撤出創業板

長江生命科技(8222,新編號775)今日轉至主板掛牌,標誌長和系全線退出創業板,而創業板亦正式踏上「陰亁」命運。
港交所(388)99年11月25日推出的創業板,原意為具增長潛力,卻未夠條件在主板掛牌的企業,提供集資渠道。該板初期交投並不活躍,3個月後才打開悶局──沒有盈利的長和系內入門網站Tom.com(8001,已停牌並重組為TOM集團,2383),獲多項豁免而成功招股上市。該股00年3月1日首日掛牌,股價最高見9.7元,較招股價1.78元,高出4.5倍。
可惜,全球科網股泡沫不久後爆破,香港相關企業盈利遠遜預期,令這「土炮納斯達克」形象大打折扣。截至今年8月,創業板公司數目僅183家,去年同期為193家;年初至今,僅得兩隻新股掛牌,分別為泰達物流(8348)和域高金融(8340),期內無進展申請個案達4宗。
港交所管理層沒推出有力救亡措施,今年初否定為創業板引入倫敦另類投資市場(AIM)模式,理由是後者的「買者自負」原則,暫未適合散戶較多的本港市場。

今年17家公司轉主板

7月起,創業板降格為二板市場,因轉主板的程序和成本大減,上市一年無違規即可,又免除聘用保薦人等舊習,單計8月已有6家公司出走,年初至今累計達17家,為過去6年總和。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委員黃天祐接受查詢時說,創業板已降低入場門檻,如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有主營業務,相信仍是中小企上市的理想平台。但前任港交所獨立董事DavidWebb並不認同,直言創業板沒必要獨立存在,因新興行業近年已可輕易透過創投基金融資,省去掛牌後核數師、獨立非執董等沉重煩瑣開支。
星展亞洲融資主管王國龍對此有保留,他指出私募資金利率水平不輕,即使創業板上市費用一般需1000萬至2000萬元,但可為公司打響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