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股已相繼公佈08年上半年業績,「六行」的股東應佔溢利升幅介乎42.8%至161.5%,當中尤以招商銀行(3968)和中信銀行(998)逾倍的盈利升幅較理想。不過,原來在股票掛鈎投資(ELI)市場,上述兩隻業績增長較快的內銀股,卻並非市場最受歡迎的掛鈎對象。
招行業績增長在「六行」中排名較前,而其ELI的年息一般亦較高,可是以掛鈎股份對象比重而言,該行並非名列前茅。市場反而鍾情大型銀行股,當中包括建設銀行(939)、工商銀行(1398)及交通銀行(3328)相關ELI。至於另一家大型內銀股中國銀行(3988),卻可能因為ELI年息普遍偏低,減低了其吸引力。
而在3隻內銀股中,又以交行的ELI年息稍高。若以建行、交行及工行的相同條款ELI為例作比較,31天期,參考價百分比94%者,潛在年息分別為17.32厘、19.63厘及14.06厘。雖然「六行」公佈了符合市場預期的業績,但市場可能仍憂慮宏觀調控的政策風險。故此,部份看好內銀股中、長線前景的投資者,或會留意相關ELI,期望可作為收息工具,減低持貨風險。
在3間較受歡迎的內銀股ELI中,潛在年息有高低之別,但揀選時不宜單以年息高低為取捨因素,因為一旦遇上正股股價調整至參考價之下,將有機會出現接貨風險,故先要找一隻看好其前景,並願意在參考價接貨及持有之掛鈎對象。
至於參考價的釐定,市場其中一種較常用的方法,是以股價的技術支持位作為參考,只要掛鈎股份價格能守在支持位之上,便有機會減低接貨風險。由於產品條款及運作有異,投資者應清楚了解投資產品的各樣條款及留意所涉及的風險,如有需要應徵詢合資格之法律或其他專業顧問。
*數據截至08年9月3日,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註:上述ELI數據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