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就強積金對退休保障效用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對預期與理想中的退休金有很大差距。其實,僱員要安享晚年,首先要計清楚退休所需金額,再定好適合自己的投資計劃,方為上策。
可有想過自己多年儲落的強積金唔夠退休?最近一項調查發現,在職人士對強積金了解不足,受訪僱員中,強積金預期回報與理想退休金平均差距達160萬元,其中39歲以下的年輕僱員差距最大,平均預期退休時可得強積金總值340萬元,但理想退休金水平則為740萬元,相差達400萬元。
先計退休開支
假設一30歲年輕僱員,與僱主每月合共供款2000元,65歲預期戶口價值340萬元,相當於平均年回報率6.8厘。假設該僱員退休後要應付20年的退休生活,每年通脹率3%及退休後有5厘投資回報,740萬理想退休金水平,可應付相當於目前每月1.5萬元的生活水平。
退休金是否足夠,與投資回報、退休年齡及退休後要求的生活水平有直接關係,並非單一個數字就反映所有人的實際情況,僱員宜因應自己的情況去計數。
要計算自己退休時所需的投資金額,推算前要先定每月開支目標,再作三大假設:第一,是平均每年通脹;第二,是退休後平均每年的投資回報;第三,估計自己的壽命,衡量要維持多久的退休生活。
以女性平均85歲壽命為基礎、每年通脹3%及退休後投資回報有5厘,現時25歲年輕僱員,退休後每月開支為1萬元,65歲退休時所需金額為656萬元,現時55歲的僱員,所需金額則為270萬元(表1)。
評估風險回報
計好退休所需金額後,可因應每月供款及投資年期,計算出每年所需投資回報。假設每月供款2000元,25歲年輕僱員退休時要有656萬元,每年所需投資回報為7.78%。若退休時每月生活開支為5000元,投資回報可降至約5.28%。除了投資回報外,僱員亦可選擇減少退休生活支出或延長工作年期,又或增加每月供款,避免強積金與實際退休需要出現差距。
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表示,投資者應先評估不同投資工具的風險及回報,再按自己承受能力,決定強積金投資組合。譬如高風險的股票基金投資,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年輕投資者。此外,亦可考慮以月供基金形式作儲蓄,加強退休金額的儲備,年輕人可揀選較進取的基金組合,如新興或亞洲巿場的股票基金,估計年回報有10%至15%。
至於中年人士,基金組合則應以環球股票及債券為主,進取一點的話,可包含約15%的新興巿場股票基金。當然,投資者應定期檢討不同投資工具的回報,以及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降低風險。
各基金組別表現
環球中小型股票
1年過往總收益:-5.00% 3年過往總收益:10.94%
5年過往總收益:16.69%
環球大型均衡股票
1年過往總收益:-11.02% 3年過往總收益:6.88%
5年過往總收益:11.11%
環球大型增長型股票
1年過往總收益:-8.83% 3年過往總收益:8.31%
5年過往總收益:11.17%
環球大型價值型股票
1年過往總收益:-13.46% 3年過往總收益:4.87%
5年過往總收益:10.45%
亞太區股票
1年過往總收益:-15.94% 3年過往總收益:10.54%
5年過往總收益:14.46%
新興市場股票
1年過往總收益:-4.84% 3年過往總收益:21.49%
5年過往總收益:25.81%
美元環球債券
1年過往總收益:4.30% 3年過往總收益:5.13%
5年過往總收益:5.81%
亞洲債券
1年過往總收益:1.98% 3年過往總收益:3.81%
5年過往總收益:4.33%
資料來源:晨星亞洲
專家:唔夠數可額外投資
敦沛金融投資研究部主管郭家耀(圖)認為,距離退休年齡尚遠的在職人士,不宜將供款存放在保守的投資工具上,應以爭取最大回報為目標。部份人可能額外自願性供款,避免強積金不足應付退休需要,但他認為,強積金投資選擇較少,以月供形式長線投資於零售基金會較化算,透過平均成本法投資新興市場,可以避免短期大巿波動的影響。
郭家耀看好金磚四國、亞洲及台灣等的投資前景,建議年輕僱員可以將80%投資新興市場,而中年人士可考慮股票及債券基金各佔一半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