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辭職那天,日本各大報紙出號外,有一份的大標題寫:「福田首相退陣」。
日本人用漢字,有時候真的很精確,這「退陣」二字,用得真好。
福田做首相日子很短,執政期間外憂內患,理念得不到支持,遑論發揮,施政處處受制,至於還有沒有什麼私隱痛處不知道,但無奈無能的挫敗感,他肯定一點少不了。
但他沒犯什麼大錯,所以不算「引咎」。沒有貪污腐敗,沒人逼他「下台」。他只是心灰意懶,「退陣」便恰到好處。
「退陣」就是鳴金收兵,打了一場,勝負未決,但不好玩,老子不玩了,留下一個戰場,讓有志的儍仔前仆後繼好了。
實情當然要比我們知道的複雜,日文的「退陣」是不是我理解的這樣也未深究,但用中文來看,這「退陣」二字就用得很精確。
我們今天的日常用語中,有很多名詞其實都是從日本引進的,好使好用,已成中文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以後,「退陣」也可拿來用用。劉翔不跑了,「退陣」,多主動。李柱銘不選了,「退陣」,多瀟灑。曾蔭權辛苦了,「退陣」,多有面。
最近,「殘奧會」開了,參賽運動員,個個「傷殘」,新聞報道,也一口一個「傷殘」。
我們的「傷殘人士」,日文叫作「身障者」,不傷不殘,只是身體有些障礙而已,在思想上,在精神上,大家一樣,大家都參加奧運會。
禮失求諸野,中文的傷殘之處,有時反倒可以從日文裏得到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