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作惡」(Don'tbeevil)是Google的經營宗旨,但隨着Google不斷壯大,越來越多人擔心它在拓展業務時能否秉承這個宗旨,因為隨着它在互聯網搜尋器和網上廣告方面的壟斷地位日漸鞏固,外界擔心它會變成另一個微軟,在科技界以大欺小,甚至利用掌握網民的敏感資料,侵犯他人私隱。
曾向北京叩頭 自我審查
佩奇和布林相信互聯網會帶來更美好世界,行政總裁施密特早年也嘗過微軟趕盡殺絕的滋味,「不要作惡」代表一股清流,代表Google不會為短期利益犧牲企業形象。但這原則往往受到考驗,Google在2006年進軍中國時向北京叩頭,進行自我審查,備受美國人抨擊。
Google今年6月和Yahoo在網上搜尋廣告方面結盟,令廣告業擔心Google壟斷網上廣告市場後,他們別無選擇,隨時加價。美國反壟斷法機構正密切留意Google和雅虎的廣告協議,是否違反壟斷法。研究所Ovum分析員拉沙爾指出:「現在有不少批評Google的聲音,指它和微軟一樣邪惡。」
全球有6.5億人用Google,人權組織擔心這些個人化的搜尋結果,例如興趣和喜好,被記存後傳送到有關企業,有侵犯私隱之嫌。如果人權組織興起訟訴,阻止Google搜集網民的個人數據,會影響到她的網上廣告效益,因此Google為保護利益,已僱用說客和公關,影響國會議員和輿論。
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
Googlevs微軟
成立年期:
Google 10年
微軟 33年
員工數目:
Google 19,604人
微軟 89,809人
市值:
Google 11,700億港元
微軟 18,798億港元
過去一年收入:
Google 1,528.8億港元
微軟 4,711.2億港元
平均每小時收入:
Google 1,716萬港元
微軟 5,382萬港元
7月全球搜尋使用量:
Google 487億次
微軟 23億次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