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精緻漂亮得如藝術品,叫人不忍破壞的台灣白玉苦瓜。可以榨汁(加蜜瓜、檸檬、蜜糖)、小炒或凉拌。凉拌當然與其他材料配合,但冰鎮生吃也別有風味。
不管是白玉苦瓜或「雷公鑿」,切塊切片後,用鹽洗擦一下去腥苦,也出水。這冷盤只有一個主角,但汁料有很多選擇:日式芝麻沙律油、山楂汁、冰糖話梅汁(極佳!)……也有人像北方吃西紅柿(番茄)那樣,切開後蘸白糖。苦瓜有獨特苦味,加酸加甜都令它味道得到提升。白糖是最方便的了。
這令我想起一個歇後語:──
「白糖炒苦瓜──同甘共苦」
很簡單,白糖甜,苦瓜苦,怕吃苦,用糖炒。這並非正確的烹飪方式,也不會好吃,不過借喻:同一盤菜同一條船上,歡樂或艱辛的日子,大家一起經歷、體驗、度過、承擔。
能同甘,也同苦,不離不棄不怨艾,當然豐富了回憶,有起跌有甘苦,總比「白糖煮冰糖」、「黃連炒苦瓜」多姿多采。
只是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對親密敬愛的人,我們免他擔心,常「報喜不報憂」。對不可靠不值得的人,則情願一起笑,不想一起哭。對無能為力的人,「甘」毋須付出代價但「苦」仍得自己扛。
得遇同甘共苦者,真幸運,也是福報。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