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栽種植物 學習與人溝通<br>心晴花園助康復者突破樊籬

透過栽種植物 學習與人溝通
心晴花園助康復者突破樊籬

健康心情由一粒種籽開始!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創毅中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約2萬元推行「快樂鑰匙」計劃,得以在庇護工場內開闢一角「心晴花園」,讓20多名「難於啓齒」表達情緒的智障及精神病康復者,透過栽種植物紓緩不安情緒和壓力,為各成員提供氧份及土壤種出一顆顆健康心靈。

「心晴花園」屬「快樂鑰匙」計劃的其中一環節,其餘活動還包括藝術治療的「零距離接觸」、「讓愛穿障礙」親子活動和最燦爛笑容攝影展等,為138名智障及精神病康復者打造健康心情,活動由本年6月起推行,為期半年。
在庇護工場負責縫紉的阿儀是精神病康復者,社工形容她以往較自我保護、人際關係差和精神狀態較緊張,愛躲起來不肯與人接觸。自參加「心晴花園」小組活動後,阿儀笑容增多。「工作好辛苦,有時種吓嘢,見到啲花成長,同埋啲苗長高,好有滿足感。」

從失望中轉向積極

阿儀的心靈也曾被植物所傷,她試過栽種海棠和薄荷葉失敗,又兩度被小組成員破壞所種的幼苗,可幸透過小組活動,讓她學習如何透過這些不快經歷,從失望和憤怒中,轉向積極的處事態度。「我要話俾人知,要尊重人哋所種嘅植物。同埋遇到失敗,都要整理番自己嘅心情,重新種過。」阿儀希望日後由宿舍搬到公屋單位後,也在家中建造自己的「心晴花園」。
與阿儀一樣,跟「心晴花園」做了好朋友的中度智障成員宋君,參加小組兩個多月來,學會了開放心懷,不開心時便走到花園與植物訴心事,又播放大自然音樂,包括水聲、海豚聲、風聲和鳥聲,再嗅着香薰瓶滲出的香氣,令心情放鬆。
這個「心晴花園」更設有ICU(深切治療部),讓危在旦夕的花草在悉心加護下得以重返花園的懷抱。過程中,除了救花草,組員更能學懂與人相處、掌管情緒及紓壓等自救術。「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宋君欣喜看到樹苗逐寸成長。

社工的話:圖畫幫助理解種植技巧

負責是項計劃的翁麗卿姑娘解釋,智障及精神病患者在言語和情緒表達上較常人遜色,部份智障人士更會以大叫大嚷來宣洩不安。她認為有需要讓他們摸索及掌握多種途徑表達心中的情感,正如小組名稱「心晴花園」一樣,透過種花草培養開朗的心情。
至於活動的難度在於組員理解種植技巧上,例如:淋水和曬太陽時間、加養料份量等,均需要用圖畫幫助理解。另外,小組設有值日生計劃,值日生須定時為各組員的植物淋水、剪枯枝及曬太陽等,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翁姑娘最喜出望外的是有不少家長要求帶走盆栽與子女一起在家種植,促進親子關係。她希望各組員在經歷植物的生死、健康與枯萎等生命階段,更能正確面對正負面情緒。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tnext.com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