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廣告真失敗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競選廣告真失敗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恕我直言,答案是:業餘粗製、生硬銷「手作仔」、不知所云,嚴重的更是肉麻當有趣及中至烈級程度的低B;如果問題是:目下各政黨各候選人各競選廣告的水平如何。
民建聯YouTube上的宣傳短片如「炒大鑊」和「你嘅唯一選擇」,笑得我。前者扮什麼「內訌」,劉江華與莫錦貴拍枱紮馬互相指罵,然後拿牛乸咁大隻鑊出來炒餸,材料有什麼馬蹄代表馬到功成一輪就忽然一團和氣,非常70年代歡樂今宵的爛到溶爛gag,過時味撲面而來,儼然是骨精強個friend:「out精強」;後者戲謔外傭直銷等市面多個廣告,光天化日兒嬉無聊反智硬滑稽,屬於創意和製作俱劣之作。廣告戒律有云"laughwithyou"與"laughatyou"雲泥之別,笑你夠幽默和笑你低智是兩回事。
公民黨的拉票片如「公道湯」也令人一頭霧水。點解你湯家驊等幾條友煮了煲湯我就要投票給你呢?迷湯乎?何謂公道湯呢?唔明,冇講。又話走入熱廚房,片中那個複式單位內好像頗舒服似乎有冷氣的廚房,會否撲滅了閣下想表達的赴湯蹈火精神?

廣告創意、文字,是提煉過的信息,從來不是自說自話直話直說就可以,要是這樣,要做好這份工未免太容易。所有企業都販賣自己如何專業可靠具規模,直說,誰不懂呀,有角度深度沒有?所有食肆都話自己好味識飛,你會輕易相信、有feel嗎?直銷硬銷人人搬屋好我靚我正你會買嗎?
若要形容汽車卓絕不凡,行車時寧靜舒適,我們不會寫:「寧靜」就算,出色的廣告寫手會寫「以時速60公里行駛之時,這部勞斯萊斯最大的聲響,來自它的電子鐘。」Wow,你說有多靜!是演繹過的信息。個別廣告以外,更周全的是出擊前長時間琢磨出的廣告企劃策略、方向、部署及嚴謹製作。美國總統競選戰,很大部分其實是形象推廣廣告之戰。希拉莉VS奧巴馬,半夜三更國家大事急call,你想誰去接電話?把美國國民由愛偶像帶回現實問你打真軍時怎辦?競選工程是鬥智鬥力如下棋,最近McCain的廣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希拉莉的話打擊奧巴馬,順風借箭,whynot?最緊要射得「應」,誰的箭誰在意。
香港的競選廣告運動為何如此粗陋幼稚沒有一毫子政治智慧?說穿了因為香港選舉歷史及文化太短太不成熟,選舉廣告自然處於未曾成長進化稚拙嬰兒期。大學時讀英美競選廣告歷史個案,看着人家那些廣告手法技巧智慧幾十年的沉澱發酵蛻變,單是英國工黨與保守黨歷來的世仇對決已是流水落花,約30年前那張"Labourisn'tworking"的經典海報,都比香港如今的廣告強,勞工沒工開直插工黨冇鬼用一炮雙響,用失業率令工黨眉心中劍。香港的競選廣告文明落後了豈止30年?
廣告,最終目的是影響大眾的購買決定,令你想買A多過B,選C不要D,推波助瀾影響銀票給誰;競選廣告的目標自是影響選票給誰,都是拉票。廣告做得越出色越能打動人,照道理就代表商業/政治成功。但大前設是:如果那是個民主社會。你有沒有份buy先?選特首,廣什麼告啫,這宗買賣不是人人有份是membersonly的,內定的決定怎影響。功能組別比例代表制就真係影響賽果喇,不是廣告。
看一個地方有多自由民主文明,看那裏的競選廣告有多成熟精彩就可知了,不信你找個新加坡、大陸、緬甸競選廣告過我睇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