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交建設(1800)放榜前兩周,四間歐美大行不約而同發表報告,是事有湊巧,抑或事先夾定,暫未能稽查,不過肯定的是,近期大行報告已轉吹淡風迎合市場實況,而目標價劈得越勁,市場迴響越大,基金以至散戶亦紛紛對號入座。業界估計,唱淡報告短期內會成為市場主流,令港股繼續處於捱打局面。
唱淡可增品牌效應
據行內人士透露,大行報告向來報喜不報悲,縱有防火牆機制,即使睇淡某股份,分析員只會以中性或持有評級撰寫。不過時移勢易,熊市當道,生意淡薄,大行已要求分析員「暢所欲言」,任意發揮,務求引起市場反應,增加品牌效應。
事實上,以中移動公佈業績後,九間大行翌日齊發報告,最令人留下印象是摩根大通將目標價由150元,狠削至全城最低的75元;及後中移動「不負眾望」拾級下跌,昨收報84元,僅較該目標相距9元。
「摩笛」效應有失靈時
大行積極唱淡,反而美資摩根士丹利近期連番唱好,則不為投資者受落。本周大摩「預言」蒙牛(2319)、中遠控股(1919)及太平洋航運(2343)股價短期必升,三股昨則挫2.6%至6.2%,「摩笛」效應似乎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