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真半假 - 邁克

半真半假 - 邁克

《蝙蝠俠──黑夜之神》最精彩的角色,無疑是希夫萊杰飾演的小丑。他比十九年前傑克尼高遜大刀闊斧的演繹深入,老前輩當時以虛張聲勢的方式處理人物,可能因為覺得人肉撲克牌太超現實,怎麼演都不會立體,亁脆當作一場遊戲與眾同樂──美國俚語的說法,是hammingitup。風亁成一片火腿,其平面可想而知,我還記得他有很多戚眉戚眼的特寫鏡頭,逗得觀眾嘻嘻哈哈,娛樂性遠遠超越恐懼感。
坊間評論指萊杰的靈感得自《發條橙》,當然有相當道理,連打家劫舍的流氣都十足十──如果你喜歡受變態小混混虐待,記緊去看漢尼卡青出於藍的《瘋殺遊戲》,包保痛苦到汗流浹背,連發三個晚上歇斯底里的惡夢。說起來有趣,尼高遜演過史丹利寇比力克的《閃靈》,卻沒有順手進寶山偷師,倒是在凶宅手執斧頭劈門的奸笑,成了日後小丑面譜的草圖。
萊杰除了剝開橙皮循環再生,我懷疑還看過TomWaits的演唱會,一塗上大花臉的油彩,便憑記憶唱出了落拓醉貓拿手的荒腔。單聽韋斯的唱片,你想像不出他在舞台上全副功架的大龍鳳,七年前巴黎樂士戲院那一次演出,由大堂經過觀眾席登場,驟眼還以為那裏跑來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腳步浮浮口齒不清。這種扮晒嘢的演繹,火候不夠很容易出事,稍為大意淪為兒戲,整晚太嚴肅融入角色又流於單調,要懂得合時合候貌合神離,才有美妙的藝術效果。韋斯日子有功,當然深得箇中三昧,萊杰的取巧變奏,遊走於半真半假之間,時而陰森時而詼諧,一鬆一緊扣得分秒不差,把觀眾玩得暈陀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