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輕視小手術 事後飽滯是警號<br>切膽囊傷膽管隨時致命

勿輕視小手術 事後飽滯是警號
切膽囊傷膽管隨時致命

【本報訊】膽石是常見疾病,切除膽囊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原來這種被視為小手術的治療也會引發不易察覺的併發症,一旦掉以輕心病人更會隨時「冇命」。有外科醫生警告,進行切除膽囊手術時有可能誤傷膽管,並會導致漏膽汁,造成細菌感染及令其他器官衰竭,嚴重者更會有生命危險,故不要忽視手術後出現的「飽飽滯滯」感覺。 記者:馮永堅

切除膽囊可治療膽囊發炎及膽石,科技進步令醫生可透過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30分鐘即可切除病人膽囊,大大減少病人所需的復原時間,大部份人更可於手術後一日出院,但病人「閃電」出院會增加延誤治療併發症的風險。

千宗手術約五宗意外

外科專科醫生黎卓先表示,切除膽囊雖然是小手術,但也有一定的風險。他指出手術時偶一不慎,便會傷及肝外膽管、血管或灼傷腸臟,其中以肝外膽管損傷最為常見。臨床統計數字顯示,平均每1,000宗手術,便有約三至五宗意外,每10,000宗手術中,約兩名病人會死亡。
膽管受傷一般難以察覺,但可造成嚴重併發症。黎卓先表示,切除膽囊時有機會不慎弄傷膽管,若找到受傷位置,可立即進行手術補救。

膽汁溢出致細菌感染

他續說,若傷及一些微細的膽管,醫生未必可以即時偵測到,病人可能在手術後三、四日才出現發燒、輕微腹痛或飽滯病徵,但大部份病人對這些病徵都不以為意,加上微創手術令病人「閃電」出院,醫生少了時間觀察病人,都是令治療延誤的常見原因。
膽管穿破會溢出膽汁,病人如不及早接受治療,膽汁可刺激腹腔引致附近組織黏連,引致細菌感染及腹膜炎,嚴重可以致命。黎卓先指出曾經有一名約40歲的男病人,接受微創膽囊切除手術後,未幾即外遊,其間感到腹部「飽飽滯滯」,但患者在外地求診時沒有告知醫生剛接受切除膽囊,結果未能診斷出是膽管損傷導致漏出膽汁,並造成嚴重感染引致肺炎,幸而此病人最終也及時接受了手術,才能保住性命。
他建議接受膽囊切除的病人,在手術後要更留意身體的變化,若出現明顯的飽滯感,或其他不適要即時通知醫生,以免病情惡化,完全康復前也應避免外遊,因在外地較難跟進手術後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