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金句:Responsibilityisthepriceofgreatness.─WinstonChurchill
通脹肆虐,茶餘飯後,少不免討論物價升勢如虹,就連報章,亦禁不住要報道「嬰兒奶粉XX每罐平22元」,我差點誤以為是超市廣告。後來細看,原來資料來自該報的格價網站,怪不得了。
據稱,網站參考消委會的超市價格調查籃子,監察兩家超市約200件貨品的價格變化,每天定時公佈。基本上,超市聲明在不同地區,即使銷售成本不同,供求不一,例如在長洲跟天水圍的營運截然不同,但相同貨品的售價,均會劃一,因此該網站的資訊,理論上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
不為一元半塊改習慣
然而我親上網站,眼底盡是數目字,這使我很不願意看下去,例如說,某牌子提子餐包,兩家超市價錢沒差距;又例如某牌子的蠔油,超市A便宜了1.5元。誠然,這種資訊也不是毫無價值,但畢竟我認為,為了一元半塊的差價,不見得使我改變習慣,放棄在家樓下的超市B購物,改步行15分鐘去光顧遠處的超市A。
據悉,網站的格價範圍,還會陸續擴展至小型商店,例如辦館士多。做法是,邀請政黨的地區支部,監察貨品,若有價錢更低,便主動提供資料。以思哲所見,網站上的確有小量的小型商店報價,例如說,荔枝角某特價市場的九江雙蒸,較兩家超市便宜9毫子。很可惜,我當然不會為了這點錢,專程過海去買一件貨品。
消費者格價最精明
歸根究柢,講到格價,最精明的肯定是消費者,日用品開支大的家庭、司職入貨的師奶們,他們豈不會多走幾家?格價網的資訊,頂多替他們省下時間而已,再說,我猜先上網後購物的師奶們也不見得多吧。離奇的是,像這樣的格價網,效用奇低,特區政府竟然決定,支付消委會500萬公帑,以增聘人手,針對兩大超市與街市辦館作比較,作為納稅人,我真替這500萬能否善用揑一把冷汗,我看倒不如先替這筆公帑格格價吧。
尹思哲
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