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季報表示,美國、日本和歐洲的10年期國債孳息,在截至8月22日止的3個月均告下降,跌幅介乎20至30點子,反映市場預期全球經濟轉弱和通脹降溫,可能促使各地央行減息,或至少維持利率不變。
全球債息降
BIS分析師芬德和金特爾貝發表報告指出,孳息下降反映環球經濟增長預期惡化,市場同時認為短期通脹前景逐步改善;在金融市場資金持續緊絀的環境下,全球主要央行為控制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或須維持較平常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彭博社資料顯示,截至8月22日止的3個月,美國10年期國庫券與同年期通脹掛鈎債券(TIPS)的息差收窄36點子至2.19厘,意味市場預期通脹降溫。至於反映投資者對債券期內通脹預期的均衡通脹率(Breakevenrate),上周五降到2.17厘,遠低於3月13日錄得的今年高位2.67厘。
BIS同時表示,儘管各國政府、企業和銀行今年第二季發債額較前季激增196%,達1.1萬億美元(約8.58萬億港元),並幾乎降回去年次季信貸危機開始前水平,但因金融機構集資仍面對困難,故全球貨幣市場緊縮情況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資金緊絀持續
BIS指出,反映貨幣市場資金供應的LIBOR-OIS息差(3個月美元銀行同業拆息與隔夜指數掉期利率的差距),昨擴大到78點子,遠高於去年7月底信貸風暴爆發前一年平均的8點子。BIS分析師芬德和霍達爾說,這意味拆借市場緊縮壓力將持續一段日子。他們同時指出,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舉行的美元資金拍賣,需求仍甚殷切。
Resolution投資管理經理湯姆森警告,銀行臨近年底急需再融資,可能令資金更為緊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