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17個月新低<br>中移未止瀉 恒指挫355點

港股成交17個月新低
中移未止瀉 恒指挫355點

【本報訊】港股繼續被陰亁。恒指昨跟隨亞太股市跌355點,收20906;全日成交僅412.4億元,是去年4月3日以來的17個月新低。按經驗顯示,港股轉勢,成交先行,業界預期除非整體交投重上800億元,否則大市月內只能維持大回小漲形勢,考驗二萬點關口。 記者:黃武榮

中移動(941)及思捷(330)頹勢未止,分別挫2.3%及6%,連同滙控(005)跌1.8元,3股合共推低恒指122點。早前被洗倉的港交所(388)則險守百元。

ELI掛鈎熱門股遭洗倉

一歐資交易員表示,近月被洗倉的藍籌股價越跌越有,可能與股票掛鈎投資(EquityLinkedInvestment,簡稱ELI)有關。事緣今年銀行積極推出以高息掛帥的ELI,若投資者買入行使價貼近市價的ELI,年息往往超過30厘。由於中移動屬熱門ELI掛鈎股份,近期股價急瀉,令購入中移動ELI的客戶被迫接貴貨,隨着股價跌勢不止,投資者按捺不住忍痛沽售。他直言中資金融股是ELI掛鈎最熱門股份,倘六行三保遭洗倉,骨牌效應將媲美令富豪慘蝕的Accumulator(累積認購期權合約)。
新鴻基金融策略師彭偉新指出,港股現時面對缺水及信心危機兩大困難,即使大行齊唱好叫抵買,今年入市散戶大部份已坐艇及耗盡購買力,形成交投不繼萎縮、港股陰跌局面,這亦是熊市典型現象。他估計欠缺新資金入市冲喜下,港股難言轉勢。
翻查紀錄,熊市期間港股成交普遍急跌,如94年2月至95年2月,恒指日均交投較一年前跌28%至38億元;97年8月至98年8月,日均成交萎縮8%至114億元。不過熊市結束後成交急彈,如03年沙氏後,成交由每日62億元,急增85%至半年後的115億元。

連續15周資金淨流出亞太

法巴數據顯示,上周共有8億美元(約62億港元)流出亞太區,雖然較前周的28億美元大幅收窄,卻是連續第15周淨流出。道富統計港股資金流向數據,近期未見大規模資金流入或撤出,該行直言,雖然港股估值吸引,惟投資氣氛惡劣,難吸引新資金大舉流入,令以熱錢推動的港股處於捱打局面。
石油及中資金融股昨跟隨A股回軟,拖累H股指數跌225點,收11438。繼里昂及瑞信後,再有大行出口術指中資股估值吸引。高盛證券預期,中央宏調立場將由緊縮逐步轉至放寬,H指現已調整至吸引及低風險水平,有機會升到12000至13500範圍,較昨收報看漲5至18%。
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鄧體順預期,H指於10600具強勁支持,此水平已反映H指今年每股盈利零增長,及明年盈利負增長25%的因素。

被洗倉藍籌持續頹勢

思捷(330)
昨收報:61.10元 變幅:-6.00% 最低目標價--雷曼:62.5元

富士康(2038)
昨收報:5.59元 變幅:-4.61% 最低目標價--摩通:5元

利豐(494)
昨收報:23.20元 變幅:-3.53% 最低目標價--法巴:21.4元

中移動(941)
昨收報:87.50元 變幅:-2.34% 最低目標價--摩通:75元

港交所(388)
昨收報:100.00元 變幅:-1.96% 最低目標價--大摩: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