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朋友都預測:下半年不會好景,尤其飲食業,捱不到農曆新年了,因為租金太貴,還會有一波倒閉潮。
香港昂貴的租金,就像一把鋒利的鐮刀,剛茁出頭來的企業幼苗,長成青春的小草,鐮刀就揮過來,把青草收割掉。
因為這是「自由市場」,你付不起舖租,他說有人等着要,香港不像倫敦和紐約,人家的租約一簽十幾年,香港的租約很短,短約令業主有時時加租的機會。在香港做飲食生意最慘,花一兩百萬裝修,兩三年才剛平手,業主看見你生意好,加租五成,租客想談,他也不肯,硬迫你把裝修重新拆掉,捲鋪蓋走路。
走了以後,回來一看,本來那家店舖還是空的。一些酒家東主就哭着臉,想找回業主:你說有人等着要,但沒有租客呀,為什麼當初你不跟我談判,加一兩成,我也會留下來呢?
但商場的那個行政經理說:業主要追加利潤,他非要大幅度加租,如果我跟你私下談好加一兩成,他會懷疑我跟你串通收了好處,一定要把店舖空出來,讓他不到黃河心不死,看:你說要加七成,沒有人租了吧?他才甘心只加一兩成,不是我想趕絕你,而是業主要看見一座空店,他才相信加幅不合理,才肯少加一點。
就這樣,小企業一批批倒閉,新的一批滿懷希望頂上,三五年後,租約期滿,再度加租,又敗下陣來。七十年代,香港的租金沒有今天嚇人,那時小企業主可以在一座唐樓租一個小舖。從前查先生的《明報》,在謝菲道租了一座唐樓,一共三層,樓下是植字房,風風雨雨的捱了許多年,最後才搬到北角自置的大廈。
今天的香港,不一樣了。打工遭受剝削,想創業,跑不出地產商的五指山。不錯,世界都在玩IT,可以不必租人家的店舖,在家中搞幾個網站開始賺錢的,像發明Facebook的馬克塞克勃,就是在讀哈佛的時候,用來聯絡同學,組織學生會,玩出了億萬家財。
但香港有向這樣的「創意工業」轉型了嗎?沒有。即使香港的大學生之中,有一個馬克塞克勃,是他發明的Facebook概念,他不必面向世界,本來,在理論上,做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就可以了,但中國絕不容許你在網上「發展組織」,因此,香港的「創意工業」靠電腦,確實不必店舖租金,但沒有發揚的機會。
這樣就只有繼續靠飲食,唱K,按摩這等傳統的消費行業了,年輕人玩電腦,能用電腦做魚翅海鮮的網絡外賣嗎?這就是香港經濟沒有明天的原因了。董建華本來看出了這一點,但一帖「八萬五」的猛藥,他想滅病毒,卻一起摧毀了白血球,香港下一代有什麼創業前途?